“2021年武汉设计日”暨第六届武汉设计双年展11月1日开幕 工业遗址建筑变身主展场

长江日报 2021-10-22 07:37

10月9日,首批武汉设计之都创意社区名单出炉,昙华林社区入围。创意设计促进老社区蝶变新生,二期改造后的昙华林体现了文艺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10月2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21年武汉设计日”暨第六届武汉设计双年展将于11月1日开幕,主展场设在亚洲最大的工业遗址单体建筑、位于汉阳区的融创1890项目工业遗址先导示范区。展会将持续12天,共有25个国家的创意网络城市线上线下参与。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局长夏平介绍,“2021年武汉设计日”暨第六届武汉设计双年展的主题为“本色·城市”,共安排活动50场,展览27个,活动采用论坛、发布、展会、VR、表演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同时举办。所有线下展览活动免费参观,爱好创意、创作设计的市民也可以通过网上报名参与活动和交流。活动汇集世界各地及全国知名的设计作品,既展示武汉设计企业举世闻名的设计作品,亦有德国红点国际设计大奖获奖作品、世界设计之都城市设计作品、黄鹤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2021年度设计日及双年展特别加强线上的国际交流,全球设计之都城市代表将在线上进行连线直播和交流。今年展会期间将组织召开第四届武汉设计之都圆桌会议,各城市将分享设计改变生活的案例,探讨进一步发挥设计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021年武汉设计日”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城乡建设局、汉阳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墨西哥设计之都普埃布拉为主宾城市。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武汉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武汉正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总体定位,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武汉,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武汉设计双年展的举办,将更好提升设计的引领地位,有助于武汉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并在世界范围重塑武汉城市新形象发挥积极作用。

■ 主展场设在武汉工业遗址

为期12天的展会亮点纷呈,活动范围涵盖工程设计、桥梁设计、动漫设计、工业设计、文化艺术、数字创意、遗产保护、创意设计大赛、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

汉阳区政府区长范礼奎介绍,本届双年展将在汉阳融创1890项目工业遗址先导示范区开幕。汉阳融创1890项目位于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旧址,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工业遗址改造项目。

其中,原汉阳铁厂棒材厂房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展馆,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工业遗址单体建筑,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武汉设计双年展主要活动场地设在武汉工业遗址,也是为了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通过举办设计日活动,对工业园区、老旧社区进行改造升级,既延续老建筑的历史,又焕发城市的新生,通过举办一次活动,达到提升一个片区的品质的目的。

■ 走过十年的武汉设计双年展,“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今年是武汉设计双年展迈入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武汉“设计之都”建设四年监测评估之年,武汉也将通过这次展会,向全球展示通过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城市老城新生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武汉案例。

展会上将通过开展非洲国际青年设计师培训、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设计论坛、第十届ICOMOS无界论坛,成立武汉桥梁产业联盟、一带一路青年设计师联盟,中国地下城市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集纳国内外设计行业顶尖人士,通过聚焦不同主题的活动,提高武汉设计双年展的专业性、学术性和影响性。

随着武汉设计双年展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双年展已经成为武汉国际文化交往的重要平台。

■ “武汉设计”将成立数字建造产业联盟

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秘书长、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理事长金志宏介绍,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数字建造产业联盟即将成立,将以国家工信部BIM重大专项成果“中国芯”推广使用为着力点,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产业数字化,打造建造行业“中国云”。

10年前,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在武汉成立;4年前,武汉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今天,数字建造产业联盟即将应运而生。在武汉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道路上,工程设计行业将一如既往地发挥领跑作用,引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建筑行业变革,推动数字经济突破性发展。

10年间,设计联盟助力武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个国际化品牌——2017年武汉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新增十位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新增百家创新型设计企业;成为千亿产业——2020年,全市勘察设计行业总营收已达到1814.8亿元;新增万名行业高级技术人才。

到2025年,武汉将实现“大设计”产业总收入3500亿元,在领军企业发展、高端人才引进及国际设计交流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基本实现把武汉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之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