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法院:“三三制”工作法在司法为民中践行初心

法治日报——法制网 2021-10-21 15:09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莹 通讯员 曾惠婷

人民法庭作为最小的司法单元格,却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是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也是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人民法院蓬壶人民法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行“三三制”工作法,及时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取得良好成效。该庭先后被评为泉州市市级“青年文明号”,多名干警被评为“全省法院先进工作者”“全省基层法官办案标兵”“全市法院优秀青年干警”等。

“三联”聚合力,多元化解纠纷

联建创机制。该庭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开展“135庭所共建”,初步形成“信息互通机制”和“诉前互调机制”,努力打造永春版“枫桥经验”。诉前化解相邻、继承、劳务受害责任等纠纷200余起,并及时进行司法确认,为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义务提供法律保障。

联动护民企。在辖区工业园设立调解室,挂钩法官为各类涉企纠纷提供诉前法律咨询,为企业主开展民营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专题讲座;法官深入辖区企业车间,实地了解企业司法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咨询服务,现场解答企业提出的关于微信证据收集认定、劳动合同签订、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问题。

联手共普法。携手辖区乡镇,在集镇墟日宣传民法典,发放便民诉讼指南,引导辖区群众懂法守法;联合少年法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专场法治宣传,走进校园举办普法讲座;联合妇联组织,通过开展“法庭开放日”“家校携手、法律相伴”讲座、联手化解纠纷等形式,为辖区的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提供司法保障;通过村居走访、案件回访以案释法,进一步畅通民意沟通渠道,有效延伸了司法服务。

“三专”调家事,打造阳光之家

设立专用区域。设置亲情关系桌卡,缓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以闽南风格设立“阳光之家”家事调解室,张贴家事漫画,营造出“家”的氛围;设立专门的儿童游戏区,通过引导家事纠纷当事人与其小孩游戏和互动,唤醒家庭责任感。

聘任专职调解员。聘任6名擅长沟通调查,熟悉乡村、社区事务的同志作为“家事调解员”和“家事调查员”,协助法官了解当事人的婚姻及未成年人抚养状况,帮助化解家事纠纷。

创新专门工作法。建立“一三五”阳光工作法,即建立一支专业调解队伍;审理家事纠纷“三步走”;运用“倾听、启示、调和、裁判、疏导”等五大技能,为家事审判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用温情司法提升群众家庭幸福指数,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提供更强大的司法助力。

“三化”解民忧,回应群众需求

优化服务便民。深化“墟日”“午间”“周末”法庭做法,持续开展上门立案、入户调解、现场开庭、巡回审判等活动,在法庭设立群众休息区,配备爱心便民箱,为群众提供方便。

简化诉讼利民。依托智慧法院平台,为群众提供网上诉讼服务,引导当事人进行线上审理、“云”调解,实现诉讼事务“网上办”。为群众提供跨域诉讼服务,实现诉讼事务“就近办”。

深化帮扶暖民。减缓免交困难当事人的诉讼费用,帮助受困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对涉案财产进行诉讼保全,及时兑现群众权益。探索家事纠纷婚生子女权益保护新模式,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永远在路上。蓬壶法庭将继续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各项便民利民措施落地落实,不断提升司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公正司法、优质服务擦亮人民法庭为民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