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通讯员尹惠芳、蓝永丽)10月15日,《楚漆艺传承与创新作品展》在中南民族大学光谷美术馆开幕。一件件流光溢彩、富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的漆艺作品,令师生们流连忘返,不时举起手机拍照。
此次展览由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作为2021年中国传统手工艺美育活动系列之二。今年3月,该学院已举办《中国传统服饰绣样剪纸收藏展》。举办中国传统手工艺美育活动,旨在让师生们在欣赏中国传统手工艺精彩纷呈的作品过程中,培养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展览邀请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比建、楚式漆艺传承人邹传志参展。他们的作品中,既有对楚漆艺精华技艺的传承和坚守,也有对当下漆器回归生活的探索。
中南民大楚漆艺实验室三位教师刘吾香、方兆华、张志纲的作品,则从各自对大漆材料特性的探索发展出不同个性表达。这些探索,在部分学生的参展作品中也体现了传递关系。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品中既有仿出土楚文物制作的虎座鸟架鼓、漆木十弦琴、奁盒等,也有融入楚漆艺元素的艺术品,以及茶具、笔架、镇尺等文创产品。精美的造型、繁复的纹饰、浓郁的楚文化风格,深深吸引了观众。
刘比建作品《唐韵天歌》糅合了楚式制作技艺与唐代艺术风格,琵琶的造型上采用楚式木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图案的设计上将楚文化构图常用的夸张、抽象、写实相呼应的对称特点与敦煌壁画人物妖娆多姿的神态相结合,展示飘逸空灵之美,富有抒情幻想的活力。整个作品华贵大气又不失明快。
方兆华作品《太湖石》利用漆特有的光泽和块面的空间,简洁地表现太湖石的造型,既注重当代性的表达,也体现出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崇。
张志纲创作的漆木水果盘,木纹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潺潺流动的溪水。“如何在保证实用的情况下,保留这些带有木头生命特征的木纹,是我探寻的一个方向。”他介绍,最终在发挥大漆透明度的探索上找到了最好保留木纹的方法。他用擦漆工艺,反复擦漆打磨上百次,直到漆面光滑、木纹清晰。
据悉,展览持续至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