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
近日,吉林菜贩走绿色通道被收费后,有人质疑“芥菜不是菜”吗?此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极目新闻10月4日报道)。10月5日,吉林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下称吉高集团)热线回复极目新闻记者,“芥菜不能走绿通”是严格按照《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执行,目前未接到对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有减免的政策。
5日上午,当事司机刘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车上拉的就叫芥菜,因为只有菜头,没有菜叶,所以方言叫“芥菜疙瘩”,是当地居民腌咸菜用的一种原材料。他想不通的是,车上拉了辣椒、白菜、萝卜……为什么唯有芥菜不能走绿通?
记者就此事向吉高集团了解,工作人员回复称,“芥菜不走绿通是严格按照《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来的。”记者询问目录是否会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工作人员回复,文件是由交通部下发的,目前暂未接到对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有减免的政策。
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常见农产品不能走“绿通”已不是第一次。9月26日,浙江温州的吴先生驾驶一辆装载带鱼的货车出收费站时,被质疑“带鱼不新鲜”,不能走绿色专用车道。双方争执过程中,吴先生当场吃掉了半条生带鱼,以证明鱼是新鲜的。今年5月,江苏南京一男子拉了一车莴笋,通过南京收费站走绿色通道,但是却因“莴笋没有叶子属于深加工”的理由无法走绿色通道后被拦下。
为什么都是菜,有的不能走绿通?此前,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办公室副主任顾志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的制定是国家层面的,由多个部门共同审核制定,为服务老百姓日常的菜篮子工作,因此目录里面的农产品都是大众化的,消费地域和人群广泛。
顾志峰还强调,各地结合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政府又有经济补偿能力,可增加鲜活农产品品种。但地方增加品种的优惠政策,只能限定在自己的辖区范围内。
“虽然只有20多块钱,但心里憋气啊!”刘先生告诉记者,他每次拉菜走高速的距离并不长,费用也不多,但他心里总觉得不舒服。事后,他也上网查了一下,芥菜确实不是绿通范围内。“国家是这么规定的,咱们也得遵守。”他说。
刘先生介绍,同他一样往返各地的菜贩不在少数,偶尔也会遇到不能走“绿通”的问题。刘先生称,大家希望各地在国家统一目录基础上,及时更新目录,增加一些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