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高新区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推介暨“2021楚商高新行”活动举行

襄阳日报客户端 2021-10-01 07:59

9月30日,高新区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推介暨“2021楚商高新行”活动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绍玲出席活动。

本次楚商高新行活动,共邀请客商358人、企业及商会275家,其中央企24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及上市公司23家,商会49家(外地襄阳商会37家、襄阳本地商会12家),签约企业59家,总投资268亿元。

王绍玲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她说,近年来,高新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支撑、创新的主引擎、改革的主阵地、开放的主窗口。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希望各位企业家、各位商会会长多到襄阳走一走、看一看,将更多高水平企业、高品质项目、高层次人才和高精尖技术,带回襄阳,为襄阳发展牵线搭桥、呐喊助威。我市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大家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

桑梓情深思归途  齐聚一堂谋发展

——高新区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推介暨“2021楚商高新行”主体大会侧记

发展的脚步势不可挡,创业的激情如火如荼。9月30日,高新区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推介暨“2021楚商高新行”主体大会在襄阳富力皇冠假日酒店举行,300余名企业家欢聚一堂、共谋发展。

“今年,高新区喜事连连,我们的综合实力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列第29位,成功跻身‘第一方阵’;襄阳综保区成功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更高层次地对外开放新格局加速构建。”大会一开始,主持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蒙世远就向来襄客商传达了高新区的喜事。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邓卓海介绍,“十四五”期间,高新区锚定全力打造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引领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营商环境样板区、社会治理和谐区等“五区”建设目标,并主动将全市“五城共建”与高新区“五区”发展有机衔接,提出了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宏伟目标。

“目前,我们已经谋划了一大批科技创新类项目为支撑,设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全力推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将是一座国际化全域创新之城、活力四射的魅力之城。”邓卓海说,高新区将始终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真正主角”,把营造良好科创生态作为“关键一招”,在全区营造尊商、重商、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希望企业家朋友带着先进的理念、成熟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丰富的人脉资源到高新区来,共谋合作、共话发展。

多年来, 广大楚商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拼搏进取,书写了艰苦奋斗的创业故事,创造了令人感慨的商业奇迹,为襄阳高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大会举行了高新区总商会和高新技术园瞪羚企业商会、汽车工业园瞪羚企业商会、深圳工业园瞪羚企业商会成立仪式;对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22家先进商会进行了表彰;30个项目入驻综合保税区项目,17个项目入驻科技城,12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签约企业代表,国电投集团湖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索吉明说,襄阳打造千亿钒储能产业集群,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该公司在襄阳与湖北平凡瑞丰新能源有限公司、武汉福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湖北绿动中钒新能源有限公司,计划在襄阳高新区投资93.2亿元,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千亿级钒储能产业集群。“我们将携手各方力量,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高标准、严要求,争取早日投产见效。”

创新驱动为高新区催生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围绕“高新区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这一主题,大会邀请小米集团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总监赵涛,独角兽企业爱泊车副总裁王会恩作了主题演讲。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成就多大,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湖北人。”重庆市湖北商会会长余亚军说,他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我们将紧紧抓住家乡蓬勃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荐更多的优质企业投资襄阳、落户高新,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以最好的成就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精心筑巢引凤来 奋楫扬帆正当时

——高新区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推介暨“2021楚商高新行”现场考察侧记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9月30日,高新区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推介暨“2021楚商高新行”活动举行。300多名楚商回到襄阳,相聚高新区,同叙乡情,共谋发展。

当日一大早,企业家们前往高新区实地考察。“东风襄阳汽车试验场是目前亚洲设施最完善、技术手段最先进的汽车试验场,一、二期工程已投入运营,三期、四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新增收入30亿元、税收5亿元......”沿着参观通道,听着东风襄阳汽车试验场的情况介绍,企业家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对武汉兴中设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饶良才而言,东风襄阳汽车试验场并不陌生,“来过很多次,情况也比较了解。公司正考虑在周边城市成立分公司,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将是首选的地方。”

走进襄阳科技城,高标准的建设、高水平的运营、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让企业家们在高新区发展的信心满满。

“襄阳科技城布局合理,规模大,功能完善,对于企业入驻很有吸引力。”湖北软景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人郑成鹏表示,该公司在科技城签约了互联网应用云平台项目,希望在襄阳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深圳蓝鲸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华中地区合伙人张中豪表示,襄阳营商环境良好,高新区政府服务贴心,科技城配套服务完善,下一步将积极与高新区招商部门进行洽谈,开展后续合作。

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目前已形成“双品牌多车型”生产格局,具备25万辆整车年生产能力,是东风日产旗下重要的高端车生产基地。企业家们走进总装车间,实地参观了汽车部件高效组装过程。

浙江圣石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巍欣喜地说,“相比五年前初次来到襄阳,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襄阳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极大提升,我们愿意来襄阳发展,今天也签约落地了智能制造项目。”

走进襄阳综合保税区,企业家们认真了解各项优惠政策,进行热烈交流和讨论。

襄阳综合保税区位于中国 (湖北) 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北端,主要建设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口岸物流、保税服务等一体化的外向型经济与功能平台,有贸易便利化、税收成本、物流成本等优势。

深圳飞力士全球物流有限公司襄阳项目总经理刘柱青表示,襄阳综保区发展势头好,是非常适合投资的沃土,作为企业非常愿意来此开展跨境贸易。

在湖北泽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鲜活生动的宣传片讲述着如今的发展,各类精密仪器和复合材料吸引着企业家们的眼球。

在外打拼多年的苏州襄阳商会秘书长安志国,对襄阳近几年的发展惊叹不已,“襄阳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天的活动是个很好的推介家乡的平台,今后一定不遗余力为家乡发展服务。”

考察过程接近尾声,但楚商们的脉脉乡情不断汇聚,把优质资源引回家乡、把产业项目投在家乡的心也不断坚定。

高新区总商会和瞪羚企业商会成立

22家商会获表彰

9月30日,在高新区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推介暨“2021楚商高新行”主体大会上,高新区总商会和高新技术园瞪羚企业商会、汽车工业园瞪羚企业商会、深圳工业园、瞪羚企业商会成立并获得授牌。

襄阳高新区总商会是全区性、综合性、非营利性经济类社会团体。主要为协调政企关系、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及企业家守法、自律、加强企业间合作交流。瞪羚企业商会主要由特色园区主导,以瞪羚企业为领导,带动高新区企业聚力发展。

高新区总商会会长、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喜说,高新区总商会将努力成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商会内部会员企业相互交流、联络感情、合作共赢的同时,主动与其他商协会包括外地乃至境外的相关团体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沟通机制,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活动,为高新区乃至襄阳市“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各外埠商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踊跃参与襄阳高新区招商引资动,成为助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已有25家外埠商会与高新区签订战略投资合作协议,挂牌为高新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站”,17位商会会长被聘为高新区“招商大使”,22家商会入驻襄阳科技城“高新商会之家”。

为充分肯定外埠商会在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作出的显著成绩,进一步引导商会发挥积极作用,大会对北京襄阳商会等22个外埠商会予以表彰,并授予他们“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商会”称号。

59个项目签约 总投资金额268亿元

“2021楚商高新行”成果丰硕

9月30日,在高新区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推介暨“2021楚商高新行”主体大会上, 59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金额268亿元。

据了解,此次签约项目涉及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及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包括100MW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及500MW分布式屋顶光伏装机项目、 汽车及装备零部件机器人自动加工生产线项目、机器龙精密机床智能化产业项目、互联网应用云平台、襄阳全民体育公园项目等,总投资金额达268亿元。

项目签约企业之一——瑞成企业投资(东莞)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海明表示,高新区拥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完备的产业链,为企业提供贴心的配套服务,坚定了他们在高新区投资的信心,此次签约项目主要是高精密航空零件,前期预计投资2亿元左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逐步把新能源板块和自动化设备迁移到襄阳来。

高新区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职责和使命。围绕招商引资工作,高新区从本地龙头着手,深挖细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充分发挥“三区”叠加优势,大力实施外向型市场主体引进行动计划;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更多具有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头企业;广泛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入合作,通过引进新技术、开发新项目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与提升城市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截至目前,该区重点跟进招商引资项目105个,下一步将积极围绕存量狠抓项目落地,围绕增量狠抓招商引资,全力以赴落实推动“五城共建”和“五区建设”。

文字:全媒体记者孙凤玲 见习记者秦小芳 袁一君 通讯员辜昌玉 冯捷 夏斌 实习生刘咏

图片:全媒体记者李旭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