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俊女儿一生俭朴去世前捐出50万元积蓄

长江日报 2021-09-30 08:25

李汉俊,1890年4月28日生于湖北潜江。1920年5月,参加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秋,介绍董必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筹备并参加中共一大。1927年12月17日,在武汉被以“赤色分子”罪名逮捕杀害,时年37岁。

上世纪80年代初,李汉俊大女儿李声馥、甘春辉夫妇,以及李汉俊小女儿李声䭲、黄锡文夫妇在武汉大学合影。

□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很高兴你入了党。做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了,希望你永远朝气蓬勃……”最近,甘子久和黄健整理祖辈遗物时翻出这封回信,信中他们的舅舅李声簧对其大妹妹李声馥光荣入党感到高兴,还询问了小妹妹李声䭲的工作情况。

李声簧、李声馥、李声䭲是革命烈士、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子女。1927年12月17日,李汉俊被军阀枪杀于汉口。李汉俊牺牲后,李声簧、李声馥、李声䭲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声䭲之子、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退休教授黄健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家里至今保存着舅舅李声簧写给父母的信,每次读到信便想起夏明翰的就义诗,觉得把诗改写一下,便是外公和舅舅的写照:“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李汉俊,还有李声簧。”

采访中,黄健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到天安门广场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每次都想起外公李汉俊。“还有很多烈士,他们有的没有后人,有的我们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作为烈士后人,我们唯有不忘初心,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 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东奔西走

李声簧解放后年近40岁才结婚

李声簧的两个外甥甘子久和黄健均住在武汉。黄健告诉记者,舅舅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辗转全国各地,直到武汉解放前夕到武汉从事地下工作,才与两个妹妹相聚。

武汉解放前夕,李声簧在湖北第一女子中学教书,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发展青年党员。“他经常在课堂上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虽然他没有公开共产党员的身份,但学生们渐渐都明白了,彼此心照不宣。”

李声馥之子甘子久退休前是文华中学语文教师,曾当选过湖北省人大代表。在甘子久儿时的记忆中,舅舅李声簧极少与家人团聚。甘子久没有见到过李声簧,但他小时候经常穿舅舅寄给他的旧衣服。李声簧为革命事业奔走半生,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和婚姻,直到解放后年近40岁才结婚。

■ 儿子替母亲完成心愿

李声䭲50万元积蓄捐给武汉大学

今年7月下旬,李声䭲去世前半个多月,其子黄健完成李声䭲的心愿,将她最后的50万元积蓄捐给了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我年纪大了,不能为党作贡献了。”弥留之际,李声䭲仍心系党的教育事业。

李声䭲生前是武汉大学教授,一生节俭。上世纪60年代,母亲去世后,她将彭刘杨路一栋两层高的房屋无偿捐给了国家。她还连续5年资助家乡一所高中的贫困生,共捐款10万元。

甘子久的母亲李声馥生前在武汉市二医院当护士长,父亲甘春辉先后担任武汉精神病医院副院长、武东医院副院长,但他们生活上很清贫。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甘子久和弟弟妹妹寒暑假都要勤工俭学,挣钱交学费。

■ 俭朴家风在整个家族传承

李声英祖孙三代住32平方米小房

“这种俭朴的家风在整个家族传承着。我们的祖辈教育我们,只有‘大家’都好过了,自己的小家才会好过。”甘子久告诉记者,外公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是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部长。他曾听李书城的女儿李声英讲述,李书城弥留之际对子女们说:“我一生清贫,没有任何物质遗产,留给孩子们的只有一种精神。希望孩子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多做工作。”

李声英于2019年12月31日去世,享年101岁。遵循父亲留下的家训“再难都不向国家提要求”,李声英祖孙三代安于清贫。丈夫去世后她于1979年住进大智街铭新社区一间只有32平方米的小房子,祖孙三代四人在此住了30多年。

今年7月中旬,80岁的甘子久携家人到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在中共一大代表集体雕像前,4岁的小孙女甘雨宸一下就认出了前排李汉俊的雕像。甘子久说,建党百年之际,他特意带家人到党的诞生地瞻仰、缅怀、学习,希望永葆革命家庭本色,教育后辈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扫码读特别报道《寻找21颗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