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6日讯(记者胡义华 通讯员黄章红 范立军)市民买的菜放在智能可追溯电子秤上,马上品种、斤两、单价以及总价等信息在商户信息公示屏上一目了然。你以为这是商场超市,不是的,是菜场。
9月26日,在江汉区合合鲜妙墩菜场,32家经营户摊位前各自悬挂着一块商户信息公示屏,让菜场少了缺斤短两的纠纷。蔬菜经营户史丽娜说:“以前是最简单的电子秤,都不方便,现在用上智能可追溯电子秤。”
合合鲜妙墩菜场,每个经营户位置上安装有商户信息屏,营业执照、商品价格等信息一目了然。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其实,这32块商户信息公示屏不仅公示的是信息,更是文明诚信。江汉区合合鲜妙墩菜场的管理方是湖北供销惠侬生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该菜场负责人黄玲介绍,在菜市场整改提档升级后,一户一秤一屏这样的“标配”让菜场更加文明和谐。
合合鲜妙墩菜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其前身是马路市场,无论是新鲜蔬菜、水产品还是卤制品,都在大马路上售卖。
合合鲜妙墩菜场,每个经营户的电子秤与商户信息屏联网,经营户与消费者一目了然。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见证了这个菜场变化的“包记卤味”老板包晓红说,菜场后来从马路上转入室内,由于下水道都是明沟,也不完善,菜场里多是积水。“我们卖的卤味制品摆在台上,用玻璃罩着,为了防止苍蝇,在上面吊个小电扇,呼呼响来催赶苍蝇。”而且,原来的电子秤就是普通用来称斤两的。
9月26日上午10时许,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江汉区合合鲜妙墩菜场,现场体验了一把智能可追溯电子秤。记者买了一把豆角,商户史丽娜放在智能可追溯电子秤上,摊位上方的商户信息公示屏上很快显示信息:重量0.465公斤,单价12.00元/公斤,金额5.60元。记者扫码支付费用后,史丽娜打出一张“追溯小票”。小票上除有相关买菜信息后,下方有一个二维码。
合合鲜妙墩菜场安装有智慧农贸触摸查询机,供消费者查询菜品和商户信息。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记者拿着“追溯小票”,来到合合鲜妙墩菜场入口不远的“智慧农贸触摸查询机”前,扫一扫二维码,更多信息显示出来:商户的营业执照、每天随机抽检蔬菜农药残留情况、产品采购的源头等信息一应俱全。
合合鲜妙墩菜场,市民可用手机扫描追溯小票上二维码,查询蔬菜来源、价格和商家详情。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一位刚买完新鲜肉食的汤先生说,现在每位商户的可追溯智慧电子秤比原来普通电子秤好多了,“我们也不担心缺斤短两,商户也不能弄虚作假,大家都文明诚信。挺好的”。
合合鲜妙墩菜场干净整洁,菜品摆放有序。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除了这个智慧化电子秤,江汉区合合鲜妙墩菜场还在入口处设立红外线自动测温仪。不需要工作人员拿测温枪逐个测量,市民进门对准摄像头,体温在入口处显示屏上一目了然,高温就会报警。
合合鲜妙墩菜场,每个经营户的电子秤与商户信息屏联网,经营户与消费者双方一目了然。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合合鲜妙墩菜场,每个经营户位置上安装有商户信息屏,营业执照、商品价格等信息一目了然。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影
合合鲜妙墩菜场,门口安装有红外测温仪,消费者进门自动测温。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据江汉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汉区从2020年4月开始,对辖区菜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实施标准化改造的菜市场有16家(其中1家转向为超市),关停并转7家,当年8月底完成。其中15家市场全部达到标准化菜市场2.0版的标准,所有经营户配备智能电子屏证件显示、网上支付、文明宣传、计量称重等一体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