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8日讯(记者黄亚婷 郭可滢 实习生付玥玥 通讯员张洁)“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天,黄鹤楼公园“白云黄鹤是我乡”研学课程《蛇山脚下的忠骨英魂》,邀请到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主任邓正兵回顾武汉保卫战的蛇山往事。
风花雪月外,处处英雄冢
邓正兵回顾武汉保卫战的蛇山往事。记者何晓刚 摄
蛇山之上多名胜,源远流长的名诗名句,让黄鹤楼成为蜚声中外的“千年诗楼”。但诗情画意、风花雪月,这只是蛇山的一种面貌。
“关于蛇山,重古代人文而轻近代历史,重风花雪月而轻卫国抗争。”邓正兵说,蛇山的革命历史、红色记忆,是它的另一种面貌。抗日战争爆发后,以蛇山为据点,各方革命人士曾在此进行了无数的救亡图存、抗击日寇活动。
著名作家老舍在抗战期间论述图画宣传的作用时曾说,歌曲图画的宣传力量远胜于文字,因为在当时,大部分同胞们是不识字的。
1938年4月10日,武汉抗战美术宣传运动的主场地和起始地,就是蛇山,郭沫若在这里致开幕词,周恩来在这里做形势报告,田汉在这里指挥民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歌曲。同年,蛇山护壁上出现过一幅最大高度约12米,长度约45米的巨型壁画,名为《抗战必胜》,以“全国总动员,保卫大武汉”为主题。
邓正兵讲述蛇山历史。记者何晓刚 摄
邓正兵重述这段历史时说,当时这幅壁画不仅鼓舞了大量武汉民众与士兵,就是后来敌人见了,亦为之惊服。他还介绍,1938年初,蛇山南坡还曾有一座表烈祠,用以表彰先烈、供奉抗战中阵亡的中国将士,2011年,原样整修的表烈祠更名为“烈士祠”,武汉保卫战的烈士和辛亥革命首义的烈士一并安置在其间。
新学期思政课,重识英雄武汉
“蛇山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藏,但现在人们对蛇山抗战历史文化的重视还不够。”邓正兵呼吁:“希望能挖掘蛇山抗战历史,让它在武汉城市史和中国抗战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在黄鹤楼开展特殊的思政课。记者何晓刚 摄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30多名师生,将《蛇山脚下的忠骨英魂》课程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思政课。洪美茜今年19岁,她现场听完很受触动:“我虽然不是武汉人,但以前也经常和同学来黄鹤楼游玩。从前总以为‘蛇山之最’是黄鹤楼,今天听了邓正兵教授的讲解,才感觉认识了一个全新的英雄蛇山、英雄武汉,也对武汉抗战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学生们的反馈也让邓正兵感慨:“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给当代大学生讲这样的思政课很有意义。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