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鹏正举九万里 城建航母扬帆时 武汉城建集团重组成立一周年开启发展新征程

湖北日报 2021-09-13 08:23

武汉城建集团总部。

4月23日,在东湖之滨,武汉城建集团党委书记付明贵讲主题党课。

武汉城建集团举办“百年初心路·点亮城建红”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演讲比赛。

8月29日,由武汉城建集团代建的武汉和平大道南延隧道“和平号”盾构机成功始发,创下多个国内施工记录。

“龙腰”舞动,中部崛起。

“英雄之城”武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激情,奋勇争进,凝神发展。

一年前的9月,武汉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启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将原有32家市属国企整合至13家,力度之大、决心之强、速度之快,前所未见。

其中,武汉地产集团、商务区集团、武汉建工集团、园发公司、市工程咨询部、二零四九集团、都市产业集团等7家企业,按照国有资产优化配置的原则,重组成立武汉城建集团。

2020年9月12日成立的武汉城建集团,总资产近3000亿元,年营收瞄准500亿元,拥有员工近万人,成为本轮改革中重组企业数量最多、整合资源最多、涉及人员最多的市属国企。同时,它也背负起了代表武汉国企冲击世界500强的宏大目标。

一支城建铁军、一艘国企“航母”,承载着大城厚望,于长江之滨、汉水之心,扬帆启航。

重组成立一年来,武汉城建集团秉持打造武汉城市建设“王牌军”,当好城市功能提升贡献者、市属国企转型引领者、市民美好生活创造者的目标,以城市更新、综合开发、建筑施工为主导,以园林生态、设计咨询、城市服务、资本运营为支撑,协同发展新兴产业,打造全新的“3+4+X”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阶段、新格局、新机遇下,武汉城建集团思想破冰、改革破壁、发展破圈,正以一往无前的改革创新者之姿,航行在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的伟大征程上,努力为这场时代大考提交“城建答卷”。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展望未来,武汉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付明贵表示,武汉城建集团将继续深化改革、聚力创新,力争3年进入中国企业200强,5年大幅进位、进入全国房地产50强,为冲刺世界500强打下坚实基础,为武汉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创新探索经验。

党建为舵 物理整合“零震荡”

自重组之日起,武汉城建集团在省委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要论述,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牵引,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线,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坚决扛起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

——坚持党对国企领导不动摇。健全“三重一大”议事决策机制,全面落实党建进章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要求,推进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厚植为集团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集团党委狠抓“大学习、大调研、大改革、大攻坚、大整治”五件大事,通过统一认识、精准调度、持续推进、清单整改,把党的建设贯穿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形成“做好党建促生产,生产提升促党建”的良性循环。

——坚持党组织对国企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集团党委大力推进干部育、选、管、用工作,通过实施“我是人才”计划、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发现、储备、启用了一批优秀人才,树立选人用人实干实绩鲜明导向,为集团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建强国企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结合“百年初心路·点亮城建红”党史学习教育品牌创建,大力整顿调整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党组织书记“四级同述”工作要求,不断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方法。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和推进“国企联村”行动,时刻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系列举措,使武汉城建集团实现了整合重组“零震荡”——无业绩滑坡、无裁员降薪、无上访投诉,做到了思想稳、人心稳、队伍稳、工作稳、发展稳。

改革为擎 一张产业蓝图统揽全局

高效完成物理整合后,武汉城建集团围绕产业架构、市场开拓、体制机制、人事薪酬等方面,大刀阔斧改革,打出一套“组合拳”。

其中,产业架构如何搭建,是整个改革的关键。

重组前,原7家企业下辖子公司20余家,业务范围涵盖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设计咨询、园林生态等诸多领域,不少企业产业相近,业务相似甚至相同,经济效益参差不齐。

重组后,武汉城建集团按照“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的原则,聘请专业咨询管理机构对公司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和提炼,最终形成了“3+4+X”的产业体系,即以城市更新、综合开发、建筑施工为主导,以园林生态、设计咨询、城市服务、资本运营为支撑,协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这一产业体系,如同“四梁八柱”,撑起了整座城建“大厦”。

在三大主导产业中,综合开发即房地产板块是整个城建集团的核心业务、最大利润来源,同时也是原有7家企业重合度最高的业务板块。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房地产业务走向集约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

在本轮改革中,武汉城建集团成立新的全资子集团——武汉地产集团,统筹管理集团房地产业务,对8家开发公司根据重要性原则采取运营管控,形成“地产子集团+开发公司”的二级管控模式,进一步整合分布在各公司的房地产资源,建立了统一的业务标准、管理体系、制度流程。

新的地产集团重组一年来,对外统一形象,对内整合资源,鼓励良性竞争,充分激发活力。今年该集团在武汉市首次集中供地中斩获5个地块、面积150万平方米,规模排名武汉房企之首。而这些地块“入库”之后,交由哪家开发公司如何开发,不再由集团“指派”,而是由8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竞标比拼。品质、进度、管理、周转、效益各方面综合成绩最高者,才能竞得项目开发权,而且要签订目标责任状。开发公司还需缴纳一定额度的承诺金,项目结算后根据指标完成情况予以奖惩。

与此同时,武汉城建集团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相继成立华东、华南两大区域公司,拓展了长三角和大湾区市场,今年以来竞得宁波、义乌、南京、苏州、佛山等地多个优质地块,带动建筑施工板块合同额大幅增长。同时,集团还与招商局蛇口、华润、金茂等多家名企建立了战略合作。

重组一年来,武汉城建集团房地产板块快速发展,2020年夺得了武汉房地产市场全口径、权益口径销售“双榜首”,实现了市属国企历史性新突破。今年在全国房企中排名大跨步进位。

管理为要 “化学反应”激活全产业链

同样的“化学反应”,还发生在武汉城建集团的其他子板块。

在城市更新领域,武汉城建集团加挂武汉市城市更新中心牌子,形成“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市城市更新中心—市城市更新投资有限公司”三级管理运行模式。今年7月30日,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与武汉市城市更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十四五”期间,将携手推动逾2000亿元城市更新项目。这将极大推进武汉城市更新工作,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补齐城市建设和民生保障短板,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

在建筑施工领域,武汉城建集团今年共承担全市城建项目40多个。截至8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近170亿元,占年度任务进度的80%,全部超时序完成任务。旗下建工集团创新“投资+建设”模式,拓展石首、公安、孝感等地市场。建筑施工方面创新成效显著,多项成果荣获省部级奖,国家网安基地、中心书城等多个项目获评中国钢结构金奖、全省建筑结构优质工程。

在园林生态、设计咨询、城市服务、资本运营四大支撑板块,武汉城建集团同样亮点纷呈,业绩全线“飘红”。而在新兴产业板块,武汉城建集团重点围绕生态治理、新能源、装配式建筑等产业业态精准发力。

集团旗下二零四九集团与中石化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在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建设我省首个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示范项目,利用长江水作为介质进行热交换,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江水中,冬季从江水中提取热量送到建筑物中,不消耗水资源。建成后,可满足商务区内210.85万平方米建筑物的全年供暖制冷需求,综合节能率超过30%。

集团旗下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探索水环境治理新路,对武汉市青山区戴家湖进行水环境治理,短短4个月时间就使戴家湖透明度达到2米,水质稳定在Ⅲ类水平。

集团旗下武汉建工、绿缘公司在装配式创新研发、设计咨询、生产管理、BIM技术运用等领域的探索形成一批先进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成功项目案例,包括开发地下室侧墙后浇带硬质封闭装配式构件、可进行多次周转的道路板等系列畅销产品,从设计、生产、安装等环节申报相关专利21项;参与设计咨询的装配式建筑类项目已有20余个,累计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此外,武汉城建集团及旗下公司还积极参与土壤治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领域工程,认真做好“生态+”的文章。

“3+4+X”的产业体系重构,为武汉城建集团打通了从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综合开发、建筑施工、商业运营到后期物业服务、资本运营的完整城建产业链条。这样的全产业链,实现了集团内部各业务板块间的“内循环”。比如,综合开发与城市更新,可以有效带动建筑施工、设计咨询、园林生态等相关产业发展。而这些产业有了内部订单“打底”,再加上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激活机制,又能够更好地参与外部市场竞争,为外部企业服务。这样的内外双循环系统,推动了武汉城建集团整个产业链条不断往前发展。

今年6月,武汉城建集团利用AAA信用评级,成功发行了3年期、5亿美元的境外债券,票面利率仅为2.25%,不仅是全国地方国企发行的首只可持续发展债,还创下了湖北省企业境外债价格历史新低的纪录。这是武汉新一轮国企改革后,武汉城建集团在国际资本市场的首次亮相,彰显了全球投资人对湖北省、武汉市的信心和对武汉城建集团重组改革成效的认可。

人才为核 打破常规锤炼队伍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最重要的支撑。根据全国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部署,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去年以来,武汉城建集团就大胆推行内部“去行政化”,变“管身份”为“管岗位”,形成以岗位管理为主、职级管理为辅的岗位职级管理制度。在职级与岗位分离的模式下,武汉城建集团将一批有能力、责任心强但职级较低的人才选用到高一层级的岗位上。

该集团还创新开展“我是人才”青年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选拔,12名32岁以下优秀青年员工通过自我推介、能力演示、笔试面试等测试,成为集团第一批领军人才,有的输送到外地公司开疆拓土,有的输送到城市更新、甘露山文旅城等重点项目、关键岗位进行锻炼。对于普通员工,该集团还规定,年龄在28岁左右、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员工,在专业领域具有专门技能或全面专业知识,通过测试、评议面试、综合评定后可成为拔尖人才。同时,该集团创新开展市场化选聘,建立了市场化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拿出集团总部部门负责人和下属公司总经理等多个重要职位进行市场化选聘。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在武汉城建集团内部形成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激发管理人员和骨干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21年

改革发展成绩单

今年1月至7月,武汉城建集团营收、利润、净利润、上缴税收等4项指标在武汉市市属企业中均排名第一,较上一年度分别同比增长143%、247%、259%和97%。

今年,武汉城建集团共承担全市城建项目40多个。截至8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近170亿元,占年度任务进度的80%,全部超时序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