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严格落实环保督察整改,开启垃圾填埋处理重生蝶变

黄梅城管 2021-09-09 14:42

走进黄梅县城区垃圾填埋处理场,完全看不到垃圾,四周绿树成荫,鲜花亭阁相映,鸟语花香,地面干净整洁,与2个月前的垃圾成堆、蚊蝇乱飞、臭味熏天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就是黄梅县委县政府正视垃圾场环保督察问题,彻底落实整改,开启垃圾填埋处理重生蝶变的真实写照。

一、垃圾处理场概况

黄梅县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场位于黄梅镇五里墩村,距黄梅县城区2.5公里,项目占地117.68亩,设计填埋总库容136.6万立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178吨,设计处理城区生活垃圾,使用年限14年。工程于2009年1月动工,2010年9月投入使用。2010年11月,通过了省专家组评定,达到湖北省二级无害化处理标准。

垃圾处理严格遵照“计量、卸车、摊铺、压实、覆盖”的工作流程,分A、B、C三区进行填埋,采取碾压覆盖形式进行处理,实行分区(A、B、C)填埋。其中2009-2015年10月,只接收处理城区生活垃圾,自2015年11月开始,全县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接收处理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除下乡7个乡镇每天约运送100吨垃圾到武穴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外,全县垃圾基本上都是运到县城区垃圾填埋场处理,每天进场垃圾量约300吨,导致垃圾填埋场库容2019年填埋库容就基本饱和。

二、正视环保督察问题

近几年来,各级环保部门对黄梅县垃圾填埋处理场进行督察检查发现存在一些问题:2019年长江警示片反馈县垃圾填埋处理场渗滤液渗透至周边沟渠问题。

2020年6月,鄂南专员办“四位一体”督查监察反馈我县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有渗滤液COD浓度超标、部分防渗膜破裂、臭气污染严重、渗滤液遗留在南面无防渗措施的水塘内未处理问题。

2020年9月25日,省环保督察“回头看”指出两个问题:黄梅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超标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整改,现场检测渗滤液处理站外排尾气氨氮浓度为135mg/L,超过排放标准限值4.5倍,超标污水经新县河流向龙感湖;黄梅县垃圾填埋场存在超库容填埋生活垃圾问题,截至现场检查时,已超过设计库容13万吨,超过设计标高3米,存在较大环境风险。

垃圾渗透液净化项目

黑臭渗透液变清流

三、开启重生蝶变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资金。聘请省环科院专家就垃圾填埋处理场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制定整改方案,进行8个方面大整改。

委托第三方对垃圾填埋场坝体及垃圾堆体安全性进行评估,出具了填埋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委托第三方单位进行堆体渗滤液液位监测和渗滤液应急导排,建设6个监测井,7个垃圾堆体渗滤液导排石笼井,全面铺设导气管收集沼气;

投资50多万元,将垃圾场被污染水塘约3000立方污水回抽到调节池或库区,对池塘进行清淤后实施防渗处理;2020年7月30,投资7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渗滤液处理场,处理规模100立方/日,于2021年4月15日正式委托第三方运营,并增加2套应急处理设施(日处理规模200和250吨);

建设渗滤液调节池(分别为1万和2万立方)并对现调节池进行加高;对污染水塘塘底进行了完全清淤,改造成应急处理池;委托第三方单位对垃圾填埋场臭气收集处理系统设计和施工。投资约300万元,建设了一座沼气发电厂,建设沼气收集井(40个),并铺设收气管道,将沼气送到沼气发电厂发电。

沼气发电项目

委托第三方对周边环境土、水、气进行监测。已委托黄环环保公司对周边环境土、水、气进行了监测,已出报告,监测点全部合格;委托有资质第三方对场区生态修复进行设计并实施建设;投资90多万对场区、山体、坝体进行复绿;

投资300万建设填埋场整改工程,环库区建设截洪沟、排水沟,实施雨污分流、建设渗滤液导排井、沼气石笼等工程;对在线监测室进行布局更新,对办公室维修整改。以上总共投入约1500万元,长江办、鄂南专员办、省环保等反馈的生态环保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规范封场

痛定思痛,唯有壮士断腕,才能彻底解决填埋场环保问题。6月23日全面实施填埋场封场,对垃圾场区进行打堆,重新全面铺设防渗土工膜,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全县生活垃圾全部外运到周边县市垃圾焚烧厂作无害化处理。

渗滤液处理场4月15日委托第三方运营后,已处理渗滤液4.875万吨,彻底解决了强降雨存在溢流环境安全问题,经有关机构抽样检测,处理后的渗滤液各项指标完全达标。对垃圾面进行全面覆盖土工膜和封场处理,臭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沼气发电厂于2021年7月1日开机发电,目前已完成并网发电54万度。

随着封场完善工程全面竣工验收完成,黄梅县城管局将进一步加强封场区的后期维护和管理,力争将封场区打造成一流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示范区和生态环保教育基地。(李凯 陈国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