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实施国家高端智库规划。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媒体智库作为媒体和智库融合的产物,不仅是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在中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加强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和软实力提升的需要。
一、 中国媒体智库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各级各类媒体都意识到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在人力、资金上进行倾斜,加快创设、补强智库的步伐。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智库索引“传媒智库”下已收录13家传媒机构主办的智库,《海南日报》智库和《南国都市报》智库也应运而生。纵观近几年媒体智库的转型发展路径,每家媒体机构在智库建设的过程中所依托的资源和发展角色各有不同。
中央级媒体智库方面,瞭望智库紧扣“国家政策研究、评估和执行反馈”这一核心业务定位,利用新华社内外智力资源,连接全球主要智库,服务中央决策;人民智库现有员工300余名,其中舆情分析师和数据分析师近百人,转型思路为逐步向“人民数据”和“人民云”方向迈进;光明日报智库内部建立阵容强大的学术委员会,与全国各类智库保持良好互动,重点研究报道中外智库建设情况、发布各类智库成果,组织学术研讨等,并打造首个以“智库”命名的专刊,更加侧重搭建智库成果与声音的发布平台。
区域性媒体智库方面,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走在了媒体智库的前端。《南方都市报》结合自身优势,利用“新闻+智库”双轮驱动模式创新新闻生产内容,通过编辑部改革成立工作室,调整组织架构,形成以新闻带动议题、议题带动产品、产品进阶平台、平台工具化应用的智库型媒体圈层新突围,这种智库产品与新闻生产“互补”的新模式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提供了新范本;而南风窗整体实现智库化改造,围绕智库进行运营,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专业型媒体智库中,江苏紫金传媒智库以传媒为名,高效为本,研究方向偏向于大社科,研究员星光熠熠,拥有两位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以及来自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等专业的专家学者近50名。而依托财新传媒成立的财新智库侧重于公共政策研究,主打产品之一是其冠名的财新智库PMI指数(中国制造业指数)和其它指数化产品。
互联网媒体智库里面,腾讯企鹅智库致力于互联网产业趋势研究、案例与数据分析,拥有《深度报告》等独家商业分析和数据挖掘产品,强调自身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网易态度智库更加重视媒体平台属性和自身发展,定期组织行业沙龙和论坛,打造产学研沟通平台。凤凰网国际智库重点研究中国外交、国际局势问题和企业国际化管理,提倡将思想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智库与智库之间达成协作共赢, 致力于成为“思想市场领导者”。
虽然我国媒体智库都在积极向构建新型媒体智库转型,在咨政建言、信息服务、政策解读、创新治理等方面也取得诸多成果,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国际一流媒体智库,尤其是顶尖智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是媒体智库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规模体量不大,没有真正形成清晰的类型和路径模式。二是对智库构建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和构建规模远不如国际智库。三是研究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媒体智库品牌需要进一步擦亮。
中国智库的发展时间较短,还远不成熟,主要分为官方智库、高校智库、民营智库以及媒体智库四大类。具体来说,就是官方智库大但不强,高校智库曲高和寡,民营智库影响力较弱,对于媒体智库而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多。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媒体原来的机制以及流程不能够匹配智库生产、人才专业性不够,达不到智库知识密集、人力密集的要求。此外,媒体智库的传统媒体记者、编辑缺乏专业知识,不能顺利转型为智库的研究员。赢利模式也没有建立,目前能够赢利的也就是专题调研、研究报告、榜单评选等为数很少的智库产品。
二、南国智库的实践与思考
主流媒体需要智库建设,首先是因为传统媒体实施融合转型的大势所趋。进入移动传播时代后,碎片化、轻阅读、强互动的社交媒体快速崛起,传统媒体在过去那种短平快的信息传播领域就没有了优势,形势所迫需要通过媒体智库的建设,生产出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传媒产品,将媒体服务的范围从简单的信息传播向深度思想挖掘、战略性研发判断、提供策划方案、传播价值延伸,推动主流媒体通过智慧转型,提升新的传播服务能力、增加新的服务价值。其次是传媒发挥自身优势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从媒体和智库各自拥有的特点看,发挥传统媒体与智库的互补融合优势,是主流媒体进一步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的战略谋划。
发展媒体智库是媒体融合的战略选择。2018年12月,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决定正式成立南国智库,作为集团的第一个智库,南国智库依托《南国都市报》,肩负着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的重任。
南国智库运作两年半来,充分利用媒体的特点,通过“栏目深耕+专题调研+品牌活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盈利能力、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得到良性循环。特别是在借势品牌栏目,打造品牌活动方面,创设和举办了《金融大讲堂》、“口碑海南金融榜”、“琼剧说定安”、《拾味定安》、《秘境寻踪》等一批“叫好又叫座”品牌活动和栏目,累计实现营收超过两千万元。
创设栏目深耕内容,丰富媒体的内容供给。2020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整个社会和全行业的发展节奏。为助力企业突围渡困,南国智库迅速上线《智战新冠谋发展》栏目,聚焦海南省十二大产业,邀请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各行业领军人士、企业家等进行线上直播,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与指导,连续24期内容对疫情后产业恢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高端访问》是南国智库推出的一档对话行业领袖、精英学者、政企名流等高端群体的访谈类节目,通过与嘉宾观点与思想的碰撞,为海南发展出谋划策。譬如对话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围绕海南疫情后旅游业复苏、中长期规划进行探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危机中的企业要破局、要生存,智力支持非常关键。针对行业痛点,南国智库上线南国商学院,以智力输出、资源整合为定位,打造学习平台,利用线上线下灵活的学习方式进行知识分享,以达到促进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的目的。
《南国商学院》利用专家资源库资源和产业研究资源,为行业和从业者提供成熟优秀案例,为产业发展提供最前沿和实用的专家学者解决方案。2020年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南国智库联合北大纵横管理咨询专家,推出《十九位大咖十四五规划》“云对话”线上专题讲座。谋局必先谋势,谋定方能后动,专家各抒己见,把脉未来发展,共同为海南自贸港各领域、各产业“十四五”规划服务。在前期融媒体栏目取得良好的播出效果以及社会反响后,南国智库也积极进行客户拓展,分别与招商银行、中国联通合作定制《金融大讲堂》、《5G来啦》等品牌营收类栏目。
《金融大讲堂》着眼金融和财富本质,通过邀请金融行业专家参与访谈,旨在分享金融观点,解读经济财富密码,让市民感受自贸港金融最强脉搏。
《5G来啦》融媒体栏目,让人们更快地认识5G,了解5G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课题调研常态化,以“深度”修复媒体影响力。智库作为以问题为导向、以向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为目的并以其研究成果影响社会公众的研究机构,其作用在于出思想、谋战略、提对策,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引导社会舆论形成。
媒体型智库建设的兴起,给传统媒体提供了一条新的转型发展道路,其基本思路是从对“速度”的要求转到对“深度”的精耕,用深度课题调研成果承担起修复传媒影响力的功能,媒体的传播广度与智库报告的深度两者之间可以形成良性互动。
疫情期间,南国智库、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和海南医学院成立《海南自贸港全健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针对全新的“全健康”理念,提出相关理论和实践对策,最后集成16位专家观点智慧,出版《走向全健康》一书。南国智库在公共政策研究、新业态新经济研究、区域与城市治理、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等领域持续发力,出品了很多深受政府和企业认可的智库报告。
2020年7月,南国智库联合携程旅游发布《2020海南暑期旅游趋势洞察报告》,通过旅游人次、客源地、消费者画像、产品偏好等洞察2020年海南暑期旅游趋势。该报告通过南国智库公众号发布,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后,携程旅游继续委托南国智库撰写疫后海南旅游发展趋势分析,为其在海南旅游布局提供智库建议。
高质量的大数据资源,既是新的生产要素,也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更是进行深度加工的基础。南国智库联合海南省烹饪协会、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向全社会的餐饮商家和消费者发起问卷调查,分别从供应端和需求端分析餐饮业疫后恢复情况,为海南餐饮业升级转型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近两年,国内各大城市密集出台政策,掘金夜经济,夜经济已经成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南国智库以海南省会城市海口为样本,发布《海口夜经济消费报告》,对海口夜经济发展特征、商圈亮点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针对2021年清明小长假可能出现的报复性旅游趋势,南国智库在携程大数据的支持下,发布《2021海南清明节出游预测报告》。该报告为游客的出行游玩规划提供了实用的参考。2021年5月17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新政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出台,在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基础上,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制造业纳入鼓励发展的范畴,构建“3+1+1”现代化产业体系。
南国智库成立专家课题组,围绕“海南如何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进行深度采访与调研,盘点海南种植热带作物的现状、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南国智库的调研报告和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后,一些政府机构和企业也委托南国智库进行专项课题调研和报告撰写。如昌江黎族自治县、澄迈县托南国智库撰写“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报告,海南省政府督查室委托南国智库进行年度舆情报告和内参报告撰写。
通过栏目深耕和课题调研,南国智库借势打造品牌活动。针对海南金融行业缺乏大型评选活动,各机构、各产品缺乏同台竞技的展示平台,南国智库开展《口碑海南·金融榜》大型满意度评选活动,利用南国智库深耕金融领域的优势,评选最佳零售银行、最受欢迎信用卡、最具创新产品、最受欢迎保险品牌、最具社会责任企业等奖项,展示行业风采,提升自贸港企业形象、提升海南的企业存在感和企业价值,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定安美食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十届,如何推陈出新是当前定安美食文化节面临的一大难题。南国智库通过实地采访调研,了解当下年轻人的诉求,针对定安古城街景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采用“国潮”风,提出以“古城里的小时光”为美食节主题来策划相关活动。
同时,南国智库在前期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先后编撰《乡村旅游在海南》以及《拾味定安》等文创书籍。流媒体时代,创意短视频可以在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南国智库策划和制作的《琼剧说定安》、《秘境寻踪》等创意短视频,对海南的美食之妙、生态之美起到广泛的传播作用。
南国智库在实现良性运转的同时,一方面坚持科学性、思想性、前瞻性、建设性和独立性“五性”的要求,做深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及时输出好的内容以及创意表达,策划品牌活动,不断提高智库产品的社会影响力。
三、南国智库下一步发展思路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被记录为数据,都变得可测量、分析。南国智库要抓住新型媒体智库建设的核心“数据”,树立“凭数据说话、凭数据管理、靠数据创新”的理念,逐步转型升级为海南自贸港大数据研究院,从数据出发生产数据产品,再经过不断的数据积累与验算升级搭建起数据平台。这方面,《南方都市报》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鉴。目前为止,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已构建了30多个数据库,数据达到30亿条。
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制作模型、设立指标,建立科学、独立、权威的媒体智库评价体系,打造榜单评测等新型智库产品。在政府公开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科学严谨的可量化指标体系,将平时报道的新闻、政府官微发布的信息和统计数据综合利用起来,以公开数据为依托,在相应领域建立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标准,成为新经济、城市治理、教育民生等公共治理领域的重要参与者,继续专注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高效特色农业、高端制造业以及“自贸港与大湾区协同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成果输出,继续通过声誉机制和信息传播机制,来实现南国智库的社会价值。
南国智库还将进一步建设专业性人才团队。加强人才引进,进一步统筹资源,特别是加强借脑借力,加强与媒体协作及其他智库、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一些叫得响的智库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