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8月31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 文昌市全面推进冯家湾I类生态红线内水产养殖清退和修复。记者8月30日在冯家湾采访得知,截至目前,冯家湾I类生态红线内195家养殖户已完成清退,生态修复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以前冯家湾区域海水养殖较为集中,70%以上的养殖户在生态红线划定前就已经从事养殖,还有部分村庄为纯渔业村,基本没有耕地,水产养殖是当地村民唯一的收入来源。
今年来,为统筹推进养殖清退和生态修复,文昌市会文镇以“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为契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每天挨家挨户对养殖户进行思想教育,逐户落实清退工作,争取养殖户的理解和支持,并根据制定的提前清退奖励政策,对提前清退的养殖户进行资金奖励,推动了冯家湾I类生态红线内水产养殖清退工作的顺利完成。此外,会文镇坚持养殖清退和生态修复同步进行,并根据冯家湾I类生态红线内195家养殖场和池塘编制生态修复方案,协助林业部门做好退塘还湿、退塘还林。文昌市会文镇党委委员闫喜安介绍,目前冯家湾I类生态红线内195家养殖户的面积427.54亩的养殖池已完成清退,83家养殖户中已有77家完成养殖池生态修复188.99亩。
据了解,为解决养殖户清退之后的生产生活问题,文昌市创新性地提出通过置换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在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内选取同等面积的土地置换已划入保护区范围的会文镇边海村委会新科、福园等村民小组集体使用的土地,让村民在新置换的土地上按规划要求继续发展水产养殖业。同时,为解决退出养殖户转产转型资金短缺难题,特安排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84家东风螺养殖场转产转型补助资金6751万元,确保养殖户退出后有能力再投入建设生产,保障退养户收入不下降。
闫喜安表示,将重点对尚未签订协议的养殖户做好思想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在2021年12月底前完成沙港崀所有国有土地收回。同时,全力做好冯家湾I类生态红线内养殖退出工作,加快安置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养殖户在置换土地上按政府规划要求建设和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