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黄牛”、优化流程、拓展服务 上海天文馆科普工作正在升级时

新华网 2021-08-30 10:30

新华网上海8月30日电(记者陈爱平)自今年7月开馆的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门票在暑期出现“一票难求”现象,在淘宝、闲鱼互联网平台上也出现“上海天文馆门票代抢”业务。如何为更多市民游客提供更好的票务和科普服务?这座全新的科普和文旅地标与多方联手打击“黄牛”,同时持续调整优化服务流程和扩大科普供给,让更多人共赴“星空之约”。

根据馆方票务规定,参观票在参观日前7天(含当日)上午9时30分开放网络销售,电影票则调整为观影日前7天(含当日)上午10时开放网络销售,每天参观票数量为4000张。

上海天文馆内展出的天和号核心舱等比例模型。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实际上,参观票和电影票的预订“时差”是上海天文馆在运营过程中不断优化流程的结果。此前,参观票与电影票在同一时间开放销售,一些观众买到了参观票却来不及抢电影票,或反之。这项流程的调整旨在防止出现公众仅持电影票、没有参观票的情况,这也让订票者可以相对从容一些。之所以将每日参观票数从5000张调整为4000张,则出于严落实疫情防控举措以及提升观众体验的考量。

众多网友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抢票心得”,例如尽量提前录入个人信息,以便开票后可以快速预订,若有同行者也可以一起努力“拼手速”等等。

另一方面,在淘宝、闲鱼等电商平台出现了“上海天文馆门票代抢”业务,一些“黄牛”用他人身份信息抢到票后倒卖给观众,怂恿和欺骗他们利用虚假信息蒙混入馆,从中谋取数倍于普通门票30元的暴利。

对于“黄牛”,上海科技馆已会同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通过票务政策调整、防护技术升级、社会多方联手共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例如,上海天文馆规定如需退票,购票者须在参观日3天前的上午9时前通过原购票平台线上申请;逾期退票,购票者本人须在参观日当天下午3时前携身份证原件、购票页面截图与购票支付凭证到场馆现场办理,电影票则过场不退。这是由于,有“黄牛”在限定时间的最后一刻,集中退返未售出的参观票或恶意囤票侵占票仓,新的退票规定旨在尽量压缩“黄牛”倒票空间,警示倒票者需承担损失风险。

对于使用观众真实身份信息代为抢票的高价“代拍”,上海科技馆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开馆至今,馆方已对购票小程序和系统监控后台完成多次技术升级。包括采用黑名单机制,对异常账号进行封杀;针对一些人采用“机器辅助抢票”的技术手段,与腾讯云合作,增加微信小程序购票的智能验证环节。

参观者在“中华问天”特色展区内驻足观看展品。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实际上,上海天文馆暑期“一票难求”,既因为人们对这座全球建筑规模最大天文馆期待颇高,也与暑期往往是亲子出游休闲活动的旺季有关。记者29日上午查询,9月2日、3日仍有部分参观票,9月4日星期六的参观票则已售罄。馆方也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尽量错峰出行。专家认为,随着更多人走进这座常年开放的场馆,“轧闹猛”现象会渐渐减少;而非节假日、非出行旺季游客仍然络绎不绝,这更是博物馆、科技馆所追求的科普教育目标。

今年暑期是上海天文馆开馆后的一场“集中大考”,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认为,一座成功的科普场馆还需常年持续强化核心功能、优化科普展陈、完善服务流程,助力培养公众的科学素养。

“首先,要扎实挖掘特色科学教育资源,始终以公众体验为核心,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打造高质量的‘第二课堂’;其次,要打通从科学家到科技传播者的通道,引导和鼓励科技工作者承担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双重社会责任,让社会公众有机会了解最前沿的科学知识;第三,以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为突破口提升科普策源能力,加强线上线下平台联动,为公众提供开放、便捷、多样的学习资源,营造人人关注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他说。

据了解,上海天文馆将在9月举办“开学第一课”活动,让上海中小学生进一步了解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此外,馆方还将依托天文望远镜等资源,组织星空观测、开设科普课程、举办专家讲座、临时展览等,让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这座上海文化地标、科普地标“遨游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