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1800余户独此一家 小屋挡窗让卧室变“地下室”
阳光何时照进老爹爹的房
让杜爹爹头疼的窗前小屋
小屋将杜爹爹家的窗户挡了一大半
扫码看视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峻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士峰 实习生 秦若楠 胡诗曼
“自从住进这间房,身上的皮肤病就没断过根。我都是近80岁的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上有阳光的房子!”8月20日下午,家住武汉市汉阳区永丰街汉江苑小区的杜老爹指着自家窗前的小屋,对着极目新闻记者无奈地摇头。
此前杜老爹托朋友向极目新闻反映,他家的窗外有一间小屋,不仅挡住了卧室的阳光,通风也受影响,家里从早到晚都是又潮又湿、蚊虫肆虐,严重影响生活。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助将这个不住人的小屋削矮一部分,还他们老两口正常的生活起居环境。
记者走访》》》 居民窗前“多”出一间房
20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汉江苑小区一期5栋1单元103室的杜老爹家中。这是一个小2室1厅结构,主卧约15平米,相邻的次卧呈长方形,不到10平米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张床和一些杂物,床头正对着房间里唯一的窗户。
记者透过窗户看到,离窗不到半米处,是一间高约2米、宽70厘米左右的小屋,将窗户挡住了五分之三,仅有微弱亮光穿过围墙上部透进房间。一串串水珠伴着“嘀嗒”声滴落到窗前,湿气合着腐烂的味道一阵阵飘进卧室。没站上1分钟,爹爹赶紧过来将窗户关上、拉紧,“蚊子太多了,成把抓。”
从打通的阳台走出屋外,记者打量挡窗的小屋,只有三面,呈长方形,前墙与杜家小卧室窗户同宽,侧墙恰好又把小屋围得严严实实,上面还封了顶。这个格局恰好将杜家窗户阻隔成了“天井”之势。小屋左侧外立面是一排百叶窗,透过缝隙可见屋内空无一物。
住楼上的多位居民反映,小屋下面是地下停车场的通气口,“每天晚上排气的噪声蛮大”。记者顺着他们的指引走进地下停车场,发现排气管道正位于杜家楼下。
据介绍,汉江苑小区一期共有30栋楼,住有1800余户。而整个小区内,像杜老爹家这样“窗前多出一间房”的情况绝无仅有。
爹爹诉求》》》 希望能将小屋“削”矮点
杜家的房子何以如此特别?杜老爹因患喉癌手术后无法说话,通过手写告诉记者他叫杜家贵,1944年出生,1995年从武汉水泵厂退休后,与老伴一直住在汉阳区五里墩街。9年前修地铁拆迁,老两口还建到现居住地。
老人表示,刚搬来时就发现房子常年照不进太阳、不通风,很憋屈,但那时小房间只用作堆放杂物,勉强住下。5年前,杜老爹因病手术,身体大不如前,而老伴也因中风长期卧床。为照顾患病老伴就请了一位保姆,他则单独搬到小房间里睡。没多久全身就长满湿疹,杜老爹到医院开药,按医嘱服用和外搽,却从来没断根好过,一年前又患上了风湿病和慢阻肺。医生告诉他,这些病跟长期在阴暗、潮湿不通风的房间生活相关。
爹爹说,病痛的折磨,让自己萌生了“拆房子”的想法。他将记者带到小屋前,从地面往上比划约50厘米的高度,“我就想让房子变矮,比我家窗户低一些,不挡阳光,通风就可以”。
物业回应》》》 不清楚当初为何这样设计
杜老爹介绍,从去年起便为“拆”房奔走投诉,但几个部门都说小屋是小区规划建设时的原貌,不属处理范围,“我就想知道,到底哪个部门管这事”。
记者陪杜老爹再次找到小区物业。一位工作人员称,爹爹多次向物业反映窗前小屋问题,“我们只能解释这是房子的原有结构,不能随意改动”。记者又陪爹爹来到小区所在的汉琴社区,社区人员表示,多次接到老人的反映,“但因涉及房子建筑结构变动,还是只能通过物业与房子的开发商联系”。
8月25日,小区物业负责人闵经理对极目新闻记者回复,“杜老爹家窗前的小屋是小区地下车库排风口,这样的排风口小区共有7处”。当问及为何只有杜家窗前的排风口做成小屋时,闵经理称这是小区2006年开建时的设计,不清楚当时具体是怎么考虑。
对于老人让小屋变矮的诉求,闵经理表示小区物业与开发商同属武汉均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已将情况作了汇报。极目新闻记者将持续关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