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花25万“打造”三星堆金杖 他又来了!感叹古人技艺“恐怖如斯”

武汉晚报 2021-08-26 09:15

才浅和他制作的三星堆金杖。

还记得那个男人么?

那个复刻三星堆金面具的男人。

他又回来了,带着三星堆金杖朝我们走来。

没有多厉害,这次也就花了25万,用了600克黄金。

没多长时间,也就做了4个多月,还原了各种细节。

近日,B站UP主“才疏学浅的才浅”(以下简称才浅)发布视频,将三星堆金杖的制作过程呈现出来。

三星堆博物馆随后发文点赞,“复刻工艺很棒,金杖本杖看了也忍不住要鼓掌。”甚至引来了各地“订单”,比如云南博物馆:既然都做金子了,要不要考虑一下滇王金印呀。河南电视台则表示:我们中秋可能需要一些道具。

国家文物局曾点赞

三星堆喊他“来上班”

这不是才浅第一次“造假”。

2021年3月20日,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公布,三星堆“再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六个祭祀坑出土了500余件文物,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一张黄金面具残片。

4月12日,年仅25岁的“才浅”,花费20万元,用500克黄金,耗时15天,用纯手工方式“复原”了三星堆黄金面具(本报曾报道)。

不仅有国家文物局给他点赞,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还在朋友圈分享了视频,并喊话:“来我们修复馆上班吧。”

当时他还承诺,点赞超过100万就把三星堆出土的金杖做出来。

这不,他真的带着最新作品来了!

1986年,中国考古专家在三星堆遗址处发现了两个祭祀坑,出土了大量或被砸坏、焚烧的珍贵祭祀品,一根金杖就是其中的一件。三星堆金杖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金杖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的。

据专家推测,金杖的年代大约在4000年到3600年左右。因为年代久远,里面的木杖已经炭化,出土时只剩外面的一层金皮,金皮内残留有炭化的木渣。

三星堆出土的金杖是代表政治权力与宗教权力的权杖,为古蜀国最高的政治人物与宗教人物所用。

一波三折钻研方案

两次融化黄金捶打

这次之所以耗费了4个月的时间,是因为才浅的制作过程一波三折。相较黄金面具,金杖的工艺更为复杂。

做金杖第一步,肯定是要搞点金子。才浅买了500克金条和100克黄金,融化成一个整体。然后,就开始锤它,锤!锤!锤!各种锤。

因为黄金有超高的物理延展性和化学稳定性,煅烧能让它变软,捶打则会让黄金发生形变,就这么来来回回的重复这两个步骤。

然而,操作过程中捶打一定的长度后再捶打宽度,长度的变化则超出预期,只能重新来过。

在第二次制作时,才浅考虑到了之前忽略的黄金成分问题。

“三星堆出土的黄金制品,黄金大概占85%左右,还有接近15%的银,还有一些其他的杂质金属,这可能是受限于当时的提纯技术。”才浅说,之前忽略,是因为担心黄金不纯,价值会下降,回收时会更加困难。“但是为了还原,我这次也掺上了15%的银。”

经过漫长的捶打后,金条变成了长143厘米、宽7.2厘米、厚0.2到0.3厘米左右的金带。

从捶打到抛光,才浅已经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1毫米内两条平行纹路

古人的技艺“恐怖如斯”

真正的难点,在于制作金杖纹理所使用的錾刻工艺。

錾刻工艺的操作,是在设计好器形和图案后,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以特制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金属板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雕状图案。为了熟悉这一工艺, 才浅先在铜板上练习了很长时间。

然而,在对金杖进行详细观察后,才浅忽然意识到,金杖上的花纹并非只有一条纹路,而是在不到一毫米的方寸之间錾刻出两条纹,而且线条极其流畅工整,两条纹路相互平行,肉眼看上去几乎就像是一条线——古蜀人的技艺竟已“恐怖如斯”。

才浅说,在看到这一工艺的时候,不是赞叹古蜀人的技术,“而是感到深深的恐惧和绝望,就像是登山者遇上一座永远无法逾越的高山一样。”经过多次实验,才浅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技术水平远远无法达到这种程度。

錾刻行不通,但是才浅找到了其他方法。普通金属需要錾刻留下纹路,但是黄金具有柔软性、延展性,可以用压划“复刻”出纹路。

于是,他自制了一把牛骨刀,一步步压刻金带。“我不能确定我的方法就是古蜀人制作金杖的方法,但从难易程度、线条粗细以及线条周围情况,比如鱼鳞部分,原版金杖上的纹路也有压划过后的痕迹,并且线条中间也有明显的凸起。”

为什么明明刻一次纹路就很明显,古蜀人还要正面、反面反复刻?

才浅说:“在看到更多三星堆文物的时候,我渐渐明白了。因为这些纹路不是简单的装饰,这是他们的信仰。因为是信仰,所以并不是做完即可,而是发自内心地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完美!”

为了尽可能接近古蜀文物之精美,他不断钻研方案,推翻普通的单面錾刻,改用牛骨刀双面压划,最终成功还原出金杖表面的双条纹路。

真正的“国风”实践者

总有一锤与古人心意相通

最后,便是把金带包裹到木仗上。

为了让金杖不失“古蜀之魂”,才浅特意前往三星堆遗址,捡来一根枯木,作为金杖的“木芯”。“用在曾经的古蜀大地上生长的树枝制作,我觉得这根金杖会更加有灵魂。”

值得注意的是,连粘合木仗与金带的胶水,也是复原的古蜀国当时技术水平所能制作出的鱼鳔胶。他把鱼鳔泡发好,煮了四五个小时,熬出了一锅胶。

经过最后的粘合和对多余金料的裁剪,这根耗时4个月、25万元、长143厘米、重约500克的“黄金权杖”,终于再现人间。

上次黄金面具大火之后,显然也让央视“盯上”才浅了。这次新视频发布不久,央视便对才浅进行了采访。才浅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手工本身的制作过程其实还是挺枯燥的,但是他在制作视频时采用了一些“卡点”的手法,让整个制作过程的呈现效果变得有趣味了一些。

此外,才浅表达了对三星堆古蜀人工匠的敬意。他认为,用古蜀人的制作方法去复原金杖的样貌,是自己表达敬意的一种方法。

有网友称赞,你究竟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还有网友许愿,下一期要看青铜神树。还有网友认为,他反复推敲古代工艺的过程,是最珍贵的部分,真正的“国风”实践者。

据悉,才浅已是B站2020年百大up主,粉丝超过300万。他透露,后续还将制作更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物件。

或许他的制作方式并不完全准确还原,但这一摸索的过程中,他能够体会到非常多古代匠人的巧思,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引用评论区的一句话:“这么多锤,总有一锤与古人心意相通。”

综合《中国青年报》、央视、澎湃新闻、人民资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