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东西壕见证下的古城墙历史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2021-08-25 15:07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 杨凯萍

明初,江夏侯周德兴拓修武昌城,城方二十里辟门九座,武胜门为城北唯一的一座城门,位于得胜桥与积玉桥衔接处,两侧城墙沿凤凰山、螃蟹岬两山山脊展开,城下设有护城河——东(城)壕和西(城)壕。

武胜门外,护城河上设有石桥,名曰“鲫鱼桥”(今积玉桥),供行人车马通行,人们便以此桥为坐标,将桥东的壕堑称之为东城壕,桥西称之为西城壕,原城壕旧址和附近之处,久而久之形成居民区,人们约定俗成称此地为东城壕和西城壕,延续了600余年流传至今,见证着武昌城墙、城河历史。

武胜门外积玉桥。   通讯员供图

如今的积玉路建立的“鲫鱼桥”文化墙。   通讯员供图

1927年古城拆除,城墙、城河渐渐消失,东城壕之处渐有人居住,称东城壕。1967年与沙湖南、北巷及凤凰村合并改名红心村。1972 年恢复原名。此地房舍多依山而筑,参差错落,高矮不一,巷道弯曲狭窄,仅可行人。凤凰山麓东城壕25号后院,尚有保留完整的一段古城城墙遗迹,长约100米,高约5米,青砖城墙,满布杂草青苔。

东城壕路标。   通讯员供图

演变为居民区的东城壕旧貌尚存,一代代居民在这里安居乐业,任凭四周高楼拔地起,也无法打破那份专属于它的宁静,它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默默见证着武昌城墙、城河历史,目睹着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即使身处闹市却依旧沉稳而脱俗。

伫立在高楼间的东城壕。   通讯员供图

锈迹斑驳的铁门、布满青苔的台阶、郁郁葱葱的树木,这是历史赋予它的生命力,历久而弥新,稳重而顽强。

夕阳西下,放慢脚步走在巷子里,一片祥和景象出现在眼前:孩子互相追逐打闹,老人结伴悠然散步,邻里饭后谈笑风生。颇具人情味的生活烟火气,在高楼林立的快节奏生活中别具一番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