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平价鱼游进抗疫保供战场!武汉组织示范养殖场批量投放低于市场价格的亲民鱼

极目新闻 2021-08-14 08:12

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曹磊

摄影记者 李辉

视频剪辑 张晓寒

实习生 石环宇

身价开始进入回落通道的淡水鱼,将迎来更有力的降价冲击波。8月12日到13日,极目新闻记者与武汉农业部门一起走近当地多个示范养殖场,在大雨中体验淡水鱼集中起水,直供主城区的商超、生鲜店和社区团购供货点,以低于市场价的亲民销售履行保供职责,让更多平价鱼游进抗疫保供战场。

业内人士介绍,在本地活鱼还处于最后成熟期、起水量不大的情况下,外地鲜鱼也由于防疫管控、夏季高温等原因减少了供应量,减缓了供应速度。为了保证武汉市民能够随时吃到足够的活鱼,专门组织了示范养殖场将存塘鲜鱼批量起水,同时以平价投放市场,让更多的亲民鱼游上市民餐桌。

大雨中5小时起水15万斤新鲜活鱼

8月13日清晨6时许,武汉下起瓢泼大雨。极目新闻记者驱车来到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大咀村的武汉农业集团青鱼原种场。刚到门口处,就有一辆满载着上千斤鲜鱼的货车缓缓开出,直奔市内主城区而去。

“这一趟全部挑2斤半的草鱼啊,注意仔细挑拣!”刚一下车,极目新闻记者耳边就传来工作人员洪亮的声音。定睛一看,十几位起鱼师傅已穿着雨衣,在围成一圈的湖水中紧张忙碌着,网内成群的活鱼使劲翻滚,活力十足。

此时,天空中的雨下得又大又急,师傅们的手脚也变得快多了。在将手中的三个大皮袋装满规定规格的大草鱼后,岸上吊车的“长臂挂钩”也徐徐运转到位了。

“挂好了,起!”只听见一声令下,吊车长臂缓缓升起,装满鲜鱼的皮袋四周的小孔漏出长长的水流,被慢慢送到一旁等候装鱼的大货车上。

皮袋安稳落到货车之上,两位师傅麻利地将活鱼倒了出来,又是一阵拼命乱蹦,而后钻进了打满氧气的“水池”之中,等候被送到市场。

“这一袋活鱼就有207斤,一台车估计能装个5、6袋,从早上5点多开始跑。”现场负责人武汉农业集团所属武汉市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运敏称,整个起鱼从凌晨4点就开始做准备,通过围网“赶鱼”的方式提高效率,计划一天起水15万斤活鱼送到市场,整个起鱼过程从凌晨5点持续到上午10点左右。

低于市场均价直供社区周边各级卖场

“我们把活鱼按品种分拣好了以后,马上从这里直送到市内主城区的社区里。”在岸边忙着指挥师傅们收鱼的经销商李老板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几天捕捞的活鱼全部以平价卖到市场上,基本上只赚一个物流配送的利润:“主要目的还是保障特殊时期的民生需要,跟武汉农业集团一起稳定物价。”

在岸上,现场负责人丁运敏一边计算每一袋起水活鱼的重量和价钱,一边介绍称,这两天集中供应市场的品种是花鲢、白鲢、草鱼、青鱼等,如果不分鱼的大小、品质进行统卖,现在一般养殖户的塘口价在每斤9.5元左右,而武汉农业集团目前直供给市场的价格则是每斤8元左右,目的就是为了在大量补充市场供应的同时,冲击并拉低市场价,让特殊时期的鱼价变得更亲民。

对此,李老板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们前几天已经按照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的保供部署,与很多社区周边各种类型的商超、连锁生鲜卖场、团购供货商达成协议,在从这片养殖场里把鱼起水、分拣以后,直接送到这些卖场和小区外的接货点。

“武汉农业集团给我们的塘口均价是8元,我们卖出去也就8.2元,相当于是把物流人力成本放进去了”李老板说,前段时间鱼价确实比较高,这几天就没想着赚钱,就希望能为疫情期间的民生保供出份力,让市民在家吃鱼能够少花点钱。

向内组织活鱼起水向外调集更多货源

在淡水鱼价开始触顶回落时,武汉市为何继续大力组织众多示范养殖场来集中捕鱼持续增加市场供应量?

对此,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目前鲜鱼市场价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整体价格依然较高,疫情期间的活鱼市场流通量相对来看依然在减少,必须想方设法调集资源,通过组织集中供应来保证货源,从而保持市场稳定。

“我们就以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的水产品进场数量为例来说,7月底到8月初的每天进场数量是在2500吨上下,疫情反扑发生以后,这段时间的总量已经降到了1000吨左右。”该负责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1000吨左右的水产品满足武汉及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是完全足够的,但武汉市华中地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和中转地,需要面对各地的采购商,所以武汉必须要自己的供应量提提起来。

原来,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省内部分水产区的货运流通受到影响,供应量有所降低;同时,省外淡水鱼主产区进入武汉的货源也在减少,这都带来了整个武汉市场的水产品供应总量的下降。

由此,从8月12日开始,武汉市农业部门分别“向内”和“向外”同时组织调集淡水鱼资源。“向内,就是组织各个示范性养殖场将存塘淡水鱼提前批量起水,以直供方式进行平价销售。”武汉市水产部门负责人介绍,另一方面也在积极联系其他省市更多的淡水鱼资源运送到武汉,从而提升整个市场供应量,保证市民能够买到相对便宜的鱼来吃。

抑价效应即时显现或致亲民鱼提前到来

“提前起水的淡水鱼才刚刚供应市场一天时间,尽管数量相对来将不能说很多,但对整个水产品市场的稳价,甚至抑价的作用,会在后面几天有所显现。”丁运敏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按照目前起水的草鱼、花鲢、白鲢、鳊鱼的品质,只以平均8元到8.2元一斤的价钱直供终端市场,会对当下的市场价形成很明显的冲击。

对此,经销商李老板也认为,现在即使鱼价触顶回落,鳊鱼的零售价也在每斤13元上下,草鱼每斤10元左右,青鱼、鲢鱼每斤在12元左右。“我们以每斤8.2元的价格直接供给超市、生鲜卖场和社区团购平台,他们再怎么卖,也会比市场价便宜1、2块钱。”李老板说。

8月13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在汉口冬梅街的生鲜市场里探访发现,与上周末相比,淡水鱼价格每斤又普遍下降了0.5元左右。一位档口老板称,这几天能够比较明显感觉到在鱼行里能够拿到的货变多了,价格也随之松动了一些。

一个更积极的消息是,以武汉农业集团所属水产公司为代表的淡水鱼示范性养殖场才刚刚开始进行平价鱼保供的集中起水供应,8月14日还将按照15万斤至20万斤的规模起水供应,由此带来的市场抑价效应得到即时显现,这也意味着随着保供平价鱼更多地起水并直接进入终端市场,很可能对鱼价带来整体冲击,从而使得“亲民鱼”提前游上市民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