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停电突发,武钢高炉濒临烧塌。千钧一发之际,武昌电厂工人挺身而出——49年前,惊天逆转5分钟

湖北日报 2021-08-13 07:31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 通讯员 姚俊伟

如何面对危难时刻?在湖北华电武昌热电有限公司,49年前发生的一件惊心动魄的故事,成为党史教育的生动案例、每个新员工的必修课——

因一个开关误动,全省电网崩溃,武钢高炉濒临烧塌,大冶矿井抽水机停电,工人被困井下……

危急关头,武昌电厂的一群普通职工怀着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凭借智慧与勇敢,在5分钟内正确决断,死死扼住了灾难咽喉,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武钢4座高炉濒临烧塌

今年85岁的俸远禧,当年是武昌电厂技术工人。1972年7月27日,是他终身难忘的日子。

那天上午10时,俸远禧在电厂中控室处理完技术问题正要离开,一场大事故突然发生。

10时07分,因一个保护开关误动,丹江口水电厂瞬间与全省电网断开。

当时的湖北电网,由丹江口水电厂等10多个电厂共同支撑。事发时,丹江口水电厂正在向鄂东输送18万千瓦电力,相当于当时全省总负荷的三分之一。

如同最壮汉子突然撂挑子,其他电厂难以支撑。

短短6分钟后,面对无法支撑的负荷,青山、武昌、黄石等地10多个电厂相继跳闸停机,与电网断开。

鄂东,湖北工业中心,大范围电网崩溃迅速引发灾难性后果——

在武钢,水泵停输冷却水,4座高炉即将烧塌,焦化厂上空烈焰熊熊,火借风势可能蔓延至居民区。红钢城紧急动员,用消防车往高炉送水。工人则组成人链传水,厂区内的水凼子都被舀干了。

更多坏消息接踵而来:大冶等地矿井抽水机停电,工人被困井下;葛店化工厂氯气外泄,有人晕倒;铁路运输受到影响……

此时,只要一家电厂能重启发电,武钢就有救,湖北电网就有救。然而,由于各电厂失去了厂用电,按正常流程,机组无法在短时间重启。

10时18分,湖北电网崩溃,一场大灾难似乎不可避免。

然而,10时19分,奇迹却发生了——

武昌电厂重启机组,给武钢送电。1分钟后,武钢江心泵房启动供水,4座高炉脱离险境。

10时29分,武昌电厂给青山热电厂送电,使其得以重启机组。此后,经过15小时紧张工作,湖北电网恢复正常运行。

千钧一发之际,武昌电厂里发生了什么?

“救电网,保武钢!”

武昌电厂,当年只是一座装机1.5万千瓦的小电厂,承担着为武钢提供备用电源的任务。

今年7月20日,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宜昌见到俸远禧时,这位85岁的老人仍然清晰地忆起49年前那惊心动魄的5分钟。

1972年7月27日10时07分,当班值长熊汉卿发现电网异常,请示手动与电网断开,保住武钢与武昌地区用电,但没有获准。10时14分,武昌电厂停电,失去厂用电,锅炉熄火。

正在一旁的俸远禧目睹了这一切。1955年从郑州电力学校毕业的他,是厂里的技术权威。他判断:电网已崩溃,其他电厂已受波及,武钢有危险!

“救电网,保武钢!”俸远禧向熊汉卿建议,绕过正常操作规范,强行启动汽轮发电机,先恢复厂用电。

熊汉卿没有犹豫,指挥电气班长周明高拉掉10千伏和35千伏所有线路开关,电气主值班员邓梦林在拉开发电机开关后,随时准备重新提升发电机的电压。

俸远禧和熊汉卿跑到汽机车间,命令汽机班长肖志秋用锅炉余汽强行重启发电机。肖志秋执行了命令,已跌至1400转/分的汽轮机转速提升到3000转/分。

中控室内,邓梦林将发电机电压升到10千伏,合上开关后,武昌电厂厂用电恢复。肖志秋以及锅炉班长黄少德赶紧指挥重新启动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给水泵、锅炉引风机和鼓风机……烟囱冒烟了,发电机彻底活过来了。

10时19分,武昌电厂给武钢送电了。

工人事迹载入厂史

力挽狂澜的武昌电厂人,事后有些后怕:要是行动失败了,不仅武钢保不住,发电机组会全毁,谁能负得起这种责任?

“那次操作严重违反规范。”俸远禧回忆,但当时所有人只有“救电网,保武钢”这一个念头。“这得益于武昌电厂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一旦遭遇险情,就会挺身而出。”

事实上,他们并非蛮干。俸远禧当时判断,汽轮机的凝结器钢管中应该还有很多存水可起冷凝作用,足够支持用锅炉余汽强行重启汽轮机。

“7·27事故”后,俸远禧继续在武昌电厂工作,1978年光荣入党。1979年,俸远禧奉调参与建设葛洲坝工程,历任葛洲坝电厂副总工程师、厂长、党委书记等职。熊汉卿等人也在各自岗位上平安退休。

武昌电厂后来演变为湖北华电武昌热电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俸远禧等人的事迹被载入厂史,他们在危难时刻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宝贵精神,已经成为每个新员工的必修课,不断传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他们重温这段厂史,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保武钢”的政治责任,转化为新时期热电人“保民生”的社会责任,为提升江城人民的幸福感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