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酬暗含陷阱,新人易成羔羊,职场女性如何面对复杂的陪酒文化?

极目新闻 2021-08-10 08:18

极目新闻见习记者 丁鹏 记者 刘楒睿

出差过程中,女员工被领导要求陪男客户喝酒,女员工诉称被灌醉后遭到侵害。日前,阿里巴巴因此事登顶热搜,也引发了网友关于陪酒文化的热议。

是陪酒这一现象存在问题,还是让人陪酒的人有问题?变味的酒桌文化,值得让人深思。

有公司将保护女员工当企业文化

针对阿里巴巴本次事件,有网友认为陪酒文化违背个人意志,不应该存在;也有网友认为,陪酒是职场人的无奈之举。

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个行业的职场女性。万女士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身居中层领导的她已在这家公司就职15年,大小应酬已不知道经历了多次。她告诉记者,在这家公司,应酬都是由员工自行决定是否前往,而喝多少酒、怎么喝都不会有人强迫。

“我们公司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劝酒。”万女士说,在需要与客户喝酒的时候,同事们都会很团结,不会有人故意劝酒。而在有大的订单,需要员工与客户应酬时,公司一般会组建10多人的团队对接客户,团队中也是有男有女。

万女士表示,偶尔会有客户劝女同事喝酒的情况,这时男同事都会挺身而出来保护,不让她们被灌酒。“这也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万女士说。

与万女士不同,李女士在北京的一家信息服务公司工作,身为乙方,这家公司经常有需要应酬的情况。“陪领导、客户喝酒应酬,我都经历过。”李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由于自己的酒量较好,且客户都没有强行灌过自己酒,因此自己还没有在应酬中喝多过。

但李女士也坦言,在应酬时,有的男性喝多了以后确实会动手动脚,也有人喜欢在应酬完后转场去KTV继续畅饮。而李女士此时会选择回家,以此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

职场新人更易成为受害者

酒桌文化中的畸形则体现对女性的不友好上,一些职场新人因为涉世未深,则更容易在喝酒之后遭遇套路或者潜规则。

2021年1月23日,广东佛山刚踏入社会的23岁女生陈某梅,在凌晨时接到部门主管彭某的邀约,与其一起宵夜,后又一起前往卡拉OK唱歌喝酒。次日凌晨2时许,两人入住某公寓同一房间,6时许,因陈某梅昏迷不醒,彭某选择电话报警。但最终,陈某梅身亡。家属出具的尸检报告显示,陈某梅的死因系七氟烷中毒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死亡。

针对“佛山23岁女子陪领导喝酒致死”,有网友表示,在现如今的职场中,夹杂着功利和庸俗的畸形陪酒文化,其中职场新人更容易成为受害者。

李女士在初入职场的时候,就曾有一次KTV喝酒的经历至今让她刻骨铭心。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那是2017年一次公司聚餐后,同事们邀请她前往KTV继续喝酒,她不好拒绝便跟着去了。不承想,在KTV中,一名男同事在醉酒后趁机搂住了她的腰。由于刚进入公司怕得罪人,李女士并没有声张,在挣脱后就躲到了一旁。

“这件事在我心中留下了阴影,此后我在任何场合喝酒都长了个心眼。”李女士说,自己当时还是太胆小,应该勇敢反抗才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储毅表示,公司保护女性权益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而不是问题发生了以后再去整改,毕竟有些伤害是无法弥补的。酒桌文化,女性应该有说不的权利,在酒桌上女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