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8月6日讯 有孩子不写家庭作业,她就在办公桌旁支起一张课桌,下班后“陪读”;疫情期间发现有学生上网课常缺席,她就到封闭的村口隔着挡板家访;每一个孩子出现的小小进步,她都用美篇记录下来,文稿接近两万字……钢城十一小教导主任、语文教师叶静在远离中心城区的学校工作20年,与“流动花朵”结下不解之缘。孩子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叶静的幸福源泉。
钢城十一小语文教师叶静。记者彭年 摄
她和学生一起上网课,笔记记了6本
钢城十一小的许多学生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父母忙于生计,没办法照管,造成很多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家长做不了的,我来!”叶静为自己的这句承诺默默坚守了20年。
刚送走的这一届毕业班学生,是叶静从一年级一手带起来的。孩子在家“不服管”,作业完成度和质量都不高,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限,怎么办?叶静就想方设法在课堂上、在学校里解决问题,哪怕她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跟精力。
钢城十一小语文教师叶静。记者彭年 摄
学生婷婷(化名)性格热情大方,一进校,叶静就让她在班级活动中领诵,她一点儿也不怯场,很招人喜欢。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婷婷不爱写作业,还喜欢用谎言吸引老师的关注。婷婷的爷爷奶奶告诉叶老师,他们辅导作业有困难。于是,叶静在自己的办公桌旁又支起了一张课桌,每天下午放学后把婷婷喊到身边,辅导她完成当天的作业,并检查她的背诵、默写。叶静的努力没有白费,五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婷婷的语文破天荒地及格了。
去年疫情期间,担心孩子们在家上网课注意力不集中,每一节语文课,叶静都和他们一起听课,还认真做笔记,课后,她会抛出一些小问题考考大家,只有专心听讲的孩子才能回答得上来。“空中课堂”期间,叶静的听课、备课笔记就记了满满6大本。
隔着挡板家访,她鼓励孩子坚持学习
去年“空中课堂”期间,叶静发现,刚取得一点进步的婷婷又故态复萌了:不仅不完成作业,上网课时也不见踪影。给她打电话、发短信,她都不理。问爷爷奶奶,老人说:“她每天关着房门抱着手机,我们以为她在上课呢!”
叶静又气又急,刚一复工,趁着到学校值班的机会,抽空去婷婷家里家访,可当时婷婷所在的村子还在封闭管理,叶静被拦在了村口。
接到叶老师电话的婷婷走到村口,师生隔着一块挡板对话。“你为什么不上课,也不接我电话?”“叶老师,我错了。”“答应你的事我没忘,上学期期末你及格了,给你的奖品——新书包我带来了,可你现在这样让我有点失望,学习贵在坚持。”“对不起老师,我再也不这样了。”
这次特殊的家访让婷婷既内疚又感动,也懂得了承诺的含义。从那以后,她的行为有了很大改善。
有学生去年因亲人感染新冠肺炎而隔离,叶静联系家长跟她视频通话、缓解她的思念情绪,还一对一给她补课、批改作业;有学生家庭贫困,叶静每天把自己带的牛奶和鸡蛋塞进她的书包里,说“老师饭量小吃不完”;有学生拒绝参加社会实践,叶静得知她是想给家里省钱、把机会让给弟弟,偷偷替她交了费……拿毕业证那天,许多学生哭着说:“叶老师,我们舍不得离开你。”
她用美篇记录孩子成长,文稿近两万字
“两个月的空中课堂学习告一段落,一丝不苟的笔记见证了你们认真的态度,工整书写的作业是你们步步向前的足印,点点滴滴的进步印刻着你们不懈的努力!”“六年来,从‘aoe’到‘天地人’,从横竖撇捺到点提勾画,你们的进步肉眼可能看不到,但用心却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这样的你们,真让老师欣慰!”
钢城十一小语文教师叶静。记者彭年 摄
为了记录学生成长,鼓励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多年来,叶静坚持用一篇篇精心制作的“美篇”,用数千张图片和近两万字文稿,收藏孩子们珍贵的成长瞬间。
有些刚分配来的新老师对叶静说:“第一次坐校车到学校,车越开越偏,路越走越荒凉,我心想,我这是到了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回家后我哭了一个晚上。”叶静告诉他们:“待久了,你就会感受到这里孩子的纯朴和可爱,想要为他们、为他们的家庭做点什么。”坚持留在偏远学校,守护“流动花朵”的成长,是叶静最大的幸福。
2015年,叶静被评为“中国好人”。
(长江日报记者郭丽霞 摄影记者彭年 通讯员李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