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冠军CP太好嗑 东京奥运 爱情故事

楚天都市报 2021-08-05 14:37

苏炳添和妻儿

吕小军和妻女

如果奥运有颜色,那么在一众网友眼里,除了代表五大洲的蓝黄黑绿红,也可以是粉红色,尤其当枝繁叶茂的夏天漫步向前,七夕临近。

譬如,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决赛后,杨皓然、杨倩携手走上领奖台,网友们大呼:“咱不嗑凤凰传奇了,咱要锁定这对新CP”;譬如,苏炳添和妻子“从校服到婚纱”的故事被传开,网友忍不住开启角色扮演:眼见初中班主任捂着胸口大喊“你娃早恋!”旁白道,十分生气但奈何追不上……

只要有“粉红色”的眼,世间总有甜蜜处。不如换个姿势看奥运,一起来追东京奥运会上的中国健儿们,突如其来的爱情。

苏炳添纸条传情

你好哇,林艳芳。

不知道中学时期的苏炳添每周递给同学林艳芳的日记开头是否会像王小波对李银河那样写道。但可以确定的是,彼时的林艳芳在和苏炳添的慢慢相守中,从他的同学变成恋人,最终于2016年成为这位百米飞人的妻子。

1989年8月出生于广东中山古镇镇的苏炳添和妻子林艳芳是初中同学,两人互有好感,但并未早恋,只是常常用传纸条的方式进行互动。作为苏炳添的班级小组长,林艳芳曾在某个电视节目中回忆,她每天都要催收苏炳添的作业,“交作业了,快点写作业啊。”她还透露苏炳添“天天扫地”,苏炳添则笑道“我为班级服务。”林艳芳对苏炳添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弹跳力很好,回教室座位都是跳进去的。”2004年初三,极具运动天赋并在市田径比赛上崭露头角的苏炳添被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录取,“我们一个星期见一面,每个星期都去约定的老地方,把日记本写好后交给对方就回家了。这个星期我写好了给他,他下一个星期写好了又还给我。日记里就写我们各自一个星期里发生的事,写满两本了。”

从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到广东省田径队再到中国田径队,“运动员一年四季都在外面,放假的时间很少。”林艳芳感叹道。2018年7月11日凌晨,林艳芳剖腹产子,刚在瑞士卢塞恩田径赛摘得铜牌的苏炳添还在回国的飞机上。

林艳芳曾这样形容两人之间的感情:“最开心的事是倒数着相见的日子,从远到近,很珍惜每一次的重逢相聚,却不想再承受一次分离的不舍与难过,因为异地恋我变得足够的独立,足够的坚强,因为你,我才愿意。”

仔细探究苏炳添夫妇的微博,你会发现,苏炳添和林艳芳虽然身处异地,但苏炳添每次更文都会艾特妻子,网友称此为“苏神的专属浪漫”。

吕小军穷追不舍

古有寤寐思服,鱼传尺素;今有穷追不舍,连线告白。在中国大力士吕小军时隔9年拿下第二枚奥运金牌之后,网友们纷纷划下“非重点”:吕小军的老婆好美。而这份关注来源于郭喜艳受邀亮相一档体育节目,观看了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81公斤级比赛的直播。当透过荧屏看到吕小军拿下金牌时,郭喜艳和两个女儿一起鼓掌表达自己激动的情绪,她更落泪道:“一看见他拿了冠军,心气儿就下来了,他的这次谢幕太完美了。”

吕小军在夺冠后也公开表白郭喜艳,“这些年我一直在外比赛,是妻子一直在照顾两个孩子,一如既往支持我这么多年,这块金牌有她一半功劳。”

据了解,郭喜艳曾经也是一名举重选手,两人恋爱十年,在他们2013年的婚礼现场,吕小军在廖辉、龙清泉等举重冠军组成的伴郎团的鼓励下坦言:“2002年我们在国家队认识了,2003年我开始发起进攻,穷追不舍,最后拿下!”

在他们的婚礼当天还有一个小插曲,迎娶新娘的时候,吕小军准备了很多红包,但是,在迎娶的过程中,大多都没有送出去,原因是,他的这些伴郎身强力壮,没人能阻拦。一时间见证他们爱情长跑的“史上最给力伴郎团”传成佳话。

最近不少“补课”嗑cp的网友表示“翻完了吕小军和郭喜艳的全部微博,不小心赶在七夕前干了一大碗狗粮(单身人士的自嘲)。”其中一条郭喜艳的微博说:“相遇就不会错过,相爱就不会相离。”

石智勇隔空表白

和吕小军一样,被网友亲切称为“表白冠军”的石智勇,在举重男子73公斤级比赛上勇夺金牌后,对着镜头向女友霸气表白:“让你久等了,等我回去娶你!”

石智勇的表白上了微博热搜以后,女友陈晓旦收到了亲友们排山倒海的祝福,她有些应付不过来。“很谢谢大家的祝福,但还是希望大家更多关注我们的奥运健儿,我们和普通情侣没什么不一样。”赛后第二天,忙完采访、直播的石智勇给陈晓旦打了视频电话,在视频里,石智勇像个小孩子一样兴奋地举起金牌,仔仔细细地向她展示:“你看这就是奖牌!”。

因为要专心训练,两个人最近一次见面还是去年的11月,聚少离多是运动员情侣的常态。对于石智勇的表白,陈晓旦显得幸福又有些腼腆,她笑着回应到:等你回来!

据了解,陈晓旦和石智勇是小学同学,和外人眼里霸气的奥运冠军不同,在陈晓旦眼里,石智勇是个温柔孝顺的普通大男孩。表白上了热搜以后,石智勇怕给陈晓旦带来困扰,还专门打电话安抚她。围观群众纷纷感慨:“最强的男子,最美的承诺 ,这是属于他们的铁汉柔情。”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