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周雨长成记:从默默无闻到人人喜欢(图)

湖北日报 2021-08-03 08:08

2017年汪周雨和妈妈赴云南旅游。    (受访者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然

宜昌市宜都陆城镇位于清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汪周雨的老家就在交汇处的牛角尖尖上。在她随队出征东京之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陆城镇,探访这位湖北举重明星的成长之路。

和大多数奥运冠军不同,汪周雨从小并非教练们眼中难得一见的“好苗子”。她有独特的天赋,但当时并不足以成为焦点,在平淡中进取,在平凡中超越,汪周雨这块奥运金牌更显弥足珍贵。

清江边的“孩子王”

1994年5月13日出生时,汪周雨只有6斤重。

千禧年前后的陆城小镇,没有宽阔的马路,保留了更多“野趣”。这样的生活环境,正对了汪周雨的路子。她性格“野”,别的女孩玩布娃娃、玩过家家,她只跟男孩子玩,钓鱼摸虾,骑车游泳,后来,连比她大的男生都喜欢跟着她玩。

家门口就是清江,汪周雨胆子大,天热了就跑到水边扑腾,自己学会了游泳。汪周雨的妈妈李亚萍回忆,女儿两岁后就没留过长头发,像个“假小子”。

别看汪周雨大大咧咧,却挺有商业头脑。上小学时,家里开着小卖部,她留意同学们爱吃哪些小零食,回家就告诉妈妈“商业情报”,母女俩一起去进货,采购回来的零食大受欢迎,小卖部生意红红火火。周末,汪周雨帮家里守店,有人来买东西、打电话,她把账算得清清楚楚,像个小管家。

有胆量、够独立,在宽松的成长环境下造就的这些特质,成为她进入运动队后宝贵的财富。

“火箭班”来了旁听生

汪周雨举重启蒙从宜都市少儿体校开始,那一年她上小学六年级。

记者探访她当年训练的举重房时,发现那里已被改造成一个印刷公司,门前跑道成了停车场。而汪周雨的启蒙教练熊武华转型教游泳,正值盛夏,体校游泳池满是孩子。

熊武华发现汪周雨,是因为她跑得快。爆发力好、速度快,这是汪周雨给熊武华的第一印象。后来的历任教练都认为这是她最有优势的身体天赋。

但汪周雨个子不高,教练认为她练田径难出成绩,鼓励她练习举重。2008年夏,在熊武华的推荐下,汪周雨进入宜昌市体校,师从赵杰。赵杰当时觉得,这丫头练举重时间短,技术动作瑕疵多,腿部力量不足。初来乍到的汪周雨,并不拔尖。

汪周雨不服输,闷头练,坚持每晚写训练日记,不断反思、总结、提升。2009年4月,她在长阳的比赛中一鸣惊人,抓举69公斤,挺举91公斤,那时,她入队不到一年。

2010年,汪周雨获得在省队集训的机会。当时省队人才济济,汪周雨就像一个“火箭班”的旁听生,天赋不被看好,技术不算突出,只是凭着坚毅的性格,日拱一卒,用了四年时间得到认可,成为正式队员,并于同年入选国家队。

妈妈贴心的“运动夹克”

多年来,汪周雨与家人聚少离多。进国家队后,每年春节她都在训练中度过,一两年才能回家一次。相见虽难,但汪周雨和妈妈的关系却非常亲密。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而汪周雨更像是贴心的“运动夹克”。

2017年天津全运会,汪周雨邀请妈妈到现场观赛,李亚萍第一次在现场见证女儿大赛夺金。全运会后,她带着妈妈到云南旅游,买机票、租车、订客栈,都是她一手操办。“我们在大理、丽江一起逛古镇、买衣服。”李亚萍尤其难忘的是,汪周雨专门租了辆电动车,骑车带着她在洱海边兜风,两人无话不谈,既是母女,又像闺蜜。

母女俩风格迥异,李亚萍爱穿裙子,温柔秀气,汪周雨常年运动休闲装,潇洒大气。“周雨长大了,每次带我出去,都是她照顾我。”李亚萍说。汪周雨还给妈妈买了台高级轿车,她自己却因为训练比赛任务繁忙,学驾照的时间都没有。

今年奥运会,汪周雨原计划请家人去东京观赛,因疫情无法成行。奥运会后,汪周雨将隔离封训备战全运会。李亚萍期待女儿能再接再厉,在陕西全运会创造佳绩。到时候,家人团聚,妈妈将给汪周雨做她最爱的土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