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中国队选手徐嘉余、闫子贝、张雨霏和杨浚瑄(从左至右)在东京奥运会4·100米男女混合泳接力决赛颁奖仪式后。 新华社 发
闫子贝在4·100米男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 新华社 发
7月31日上午,在襄阳市体育运动学校,该校师生以及襄阳市游泳队队员为闫子贝和他的队友加油。 全媒体记者 杨东 摄
全媒体记者 彭艺唯
闫子贝哭了!
7月31日,在东京奥运会4·100米男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26岁的闫子贝与队友合力摘银。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他语带哽咽:“如果我发挥得再好一点,后面两棒就能再快一点。这是我离冠军最近的一次!”
远在千里之外,闫子贝的父亲闫香华通过电视直播看到这一幕时心痛不已:“他一刻也不敢松懈,我觉得他这个银牌就是金牌,他就是第一!”
立志成为泳坛“乔丹”
闫子贝6岁跟随襄阳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张捷频学游泳,从小他的目标就很明确:做游泳池里的“乔丹”。
小学二年级时,他在题为《乔丹》的作文中写道:“我爸爸是个球迷,特喜欢打篮球,正好我妈妈也姓乔,所以他们都叫我‘乔丹’……我要成为游泳池里的‘乔丹’。”
上天似乎有意要考验一下这个年少志高的男孩。2004年,闫子贝进入崇仁少儿体校后,虽然训练很刻苦,但游泳成绩并不理想。
是升入初中一门心思学文化课,还是专攻游泳走竞技之路?一家人为此纠结了许久。最终,闫香华夫妇还是决定尊重闫子贝的意见,支持他做游泳池里的“乔丹”。
为了支持儿子继续追梦,妈妈乔革兰早早从单位辞职到武汉陪读。当时家里就闫子贝的爸爸一个人挣钱,尽管经济条件不好,乔革兰仍全力保证闫子贝的营养,隔天炖一次汤,每天给孩子买10元钱的牛肉。懂事的闫子贝将家人的支持化为前进的动力。2011年,他如愿进入湖北省游泳队,开始了更为系统的训练。
与此同时,乔革兰也从闫子贝的一篇篇日记里看到希望。从进入崇仁少儿体校的第一天起,闫子贝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的训练计划,饮食、睡眠、身体状况,训练感受……他都一一记录下来,从未间断。“今天的8个100米自由泳前两组完成较好,一直在领头,动作也比较顺畅,就是头有点晃……”“星期六上午冲了一个200米蛙泳,2分26秒,节奏掌握得还不错,前面顺着游……转身感觉也比以前好些。”对于训练的未来,闫子贝有清晰的认识。
有勇有谋善于总结
思考从训练延续到比赛,从赛前延续到赛后。中国·武汉第39届国际横渡长江活动暨抢渡长江挑战赛前一天,闫子贝和父母来到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看到闫子贝沉默不语,乔革兰一脸疑惑。
回到住处,闫子贝迅速在纸上画出一幅示意图。“你们是不是特别好奇,刚才我到底在江边看啥?就是为了这幅图。”闫子贝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抢渡长江挑战赛起点汉阳门,终点南岸嘴,第一次试水我想着两点之间取直线,这样距离近,用时短,却忽略了湍急的水流,结果被水冲走了,没能完赛。明天下水了,我要先沿着长江大桥游,游到第四个桥墩再转向南岸嘴,这样既能避开暗流,又能最大限度缩短距离。”
第二天的比赛如闫子贝预料得一般顺利。拿到奖金,他请教练、队友好好吃了一顿,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2015年9月全国游泳锦标赛打响,初出茅庐的闫子贝一举摘得男子50米蛙泳项目铜牌。面对成功,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将自己的分析详细写入赛后小结。“第一天是100米蛙泳,准备活动做得很充分,结果还不错,但节奏没有掌握好,后程游得有点沉了。”“第三天200米蛙泳,可能是自己长大了的原因,分段、节奏比以前成熟些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劲儿就乱冲。蹬边蹬不出去、长划臂做得不完整这些问题一定要尽快解决……”为突破瓶颈,2016年年底,闫子贝去日本短期外训并学有所成。2017年全国冠军赛上,闫子贝刷新全国纪录,迎来了属于他的蛙泳时代。
心系家乡担当有为
2019年,闫子贝获得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蛙泳季军,并连续3天4次打破亚洲纪录。
2020年,当众人期盼着奥运会来临闫子贝一展身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荆楚大地。正在北京参加集训的闫子贝通过网络了解到襄阳的疫情,便委托父亲采购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并定向捐赠给医院。闫香华打听了几家药店,得到的反馈均是这些防疫物资已断货。“实在不行,就捐钱吧!”闫子贝向襄阳市慈善总会捐款2万元,并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为父老乡亲加油鼓劲。
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人大代表的闫子贝提出,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试点,将游泳正式列入试点学校学生体育课程,并作为必修课,开展游泳进课堂试点教学活动,积极探索中小学开展游泳教学的路径。
网友们打心眼里喜欢这位履职尽责、担当有为的“亚洲蛙王”。4·100米男女混合泳接力,闫子贝的个人最好成绩是57秒98,7月31日决赛当天他游出了58秒11,泪洒赛场。大伙儿纷纷留言,安慰闫子贝:“已经很棒了,你就是我们心中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