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革辉(左)采访竹内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诗秋 摄)
去年6月,因为一部疫情题材的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而爆红全球网络;今年1月,又因为新发布的纪录片《后疫情时代》,再次获得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点赞;东京奥运会期间,正在拍摄的一部奥运主题纪录片又引来众人期待。他,就是日本籍纪录片导演竹内亮。
作为一个定居在中国南京的日本人,他眼中的东京奥运会是什么样?他怎么看待这次肆虐全球的疫情?多次造访武汉的他,对这个城市又有怎样的感受?7月31日晚,正在东京拍摄中国女排相关素材的竹内亮接受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面对面的独家专访。
“我在寻找东京奥运意义所在”
因为疫情,本届奥运会命运多舛。延期一年后,东京奥运会还是决定在空场的条件下如期举行。面对一届特殊的奥运会,喜欢运动的竹内亮自然不想错过。
“我想看一看这次的奥运会到底有何不同,也想顺便看看日本疫情到底怎么样。“已有一年半没回日本的竹内亮,对此次东京之旅充满期待。
6月初抵达日本开始拍摄后,竹内亮的心情却变得复杂起来。“第一个感受就是组织工作很杂乱。机场接机时,现场的管控很随意,工作人员、粉丝都可以找运动员合影;联系采访对象时,组织方经常是推了一大圈到最后还是无果。”竹内亮的言语中透出一些无奈,“这让我惊讶。之前,我一直认为日本应非常注重细节,可没想到会是这样。”
奥运开幕前,当地反对声一直不断,“我们在街头也采访了许多日本民众,大概有70%的人持反对态度。不过,随着日本队不断有金牌进账,反对声才逐渐减弱。或许这就是奥运的力量!”竹内亮笑着说。
而最让竹内亮难以释怀的是,中日网民之间的“隔空比拼”,尤其是针对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以及乒乓球赛中的几次中日对决。“这些网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奥运会是各国进行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欣赏精彩比赛应该是大家共同的期待。”
凡此种种,让竹内亮有些迷茫,“我一直在思考本届奥运会的意义所在,可到现在为止,我还在寻找。或许等奥运会结束时,我才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我相信中国能控制好疫情”
谈及奥运会,自然离不开疫情这个话题,这也是竹内亮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
“日本的防疫政策非常‘佛系’,基本上是靠每个人的自觉。日本的疫情这一年半来一直在持续,致使经济下滑,民众也难以回归正常生活。“对于这样的局面,竹内亮非常担忧。
竹内亮举例说,早在4月份,东京就发布了“禁酒令”——餐馆禁止提供酒类饮品,而且要求晚8点后闭店,但实际上很多人不遵守这一规定,也没有处罚措施,因此人群聚集的现象依然严重;用于追踪每个人身体状况的OCHA信息申报系统,也完全是凭个人的自觉性去填报。
作为南京女婿,竹内亮这几天在关注南京疫情。“我的家人和朋友大部分都在那里,说实话,我一点儿也不担心。“竹内亮表示,全民核酸检测、接种疫苗,再加上规范的管控措施,“我相信中国政府很快就能控制住。”
“武汉的经历已证明了一切!去年初,武汉采取‘封城’等一系列措施,控制住了疫情。城市解封后,国外很多人仍不愿意相信这样的事实,这也就是我决定去拍摄《好久不见,武汉》的初衷。”竹内亮表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给国际社会还原真实的武汉。
“武汉人的热情让我感动 ”
2000年从东京视觉艺术学院毕业后,竹内亮就开始从事纪录片的拍摄工作,一直持续到现在。
对于武汉,竹内亮有种特殊的感情。早在2010年,为拍摄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他就来过武汉,当时汉口江滩那一片的老建筑让他印象很深。
在拍摄《好久不见,武汉》期间,竹内亮在武汉三镇走街串巷,寻找素材。“这一次,我对武汉的小街小巷特别有感觉,看到了烟火气,品尝了美食。”竹内亮笑着几次提到了“过早”,“我在巷子里吃到了地道的热干面,黑芝麻酱的!”
“那里的人都特别热情,连出租车司机说话都变温柔了,让我非常感动!“说到这,竹内亮陷入沉思,“我也一直在想,疫情到底会给一个城市带来多大的影响?经历过疫情,人们似乎变得更纯粹、更豁达、更乐观,更加珍惜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我还会去武汉的!”谈及接下来的计划,竹内亮透露说,“奥运闭幕后,我们会立即返回中国,这部反映奥运幕后故事的纪录片也会随即在全平台上线。这些工作完成后,我就会重走长江,从上游一直到下游。这也是我时隔十年后再次拍摄长江主题的纪录片,让大家来看一看中国这十年来的变迁。”
(湖北日报东京8月1日讯 记者 胡革辉 张诗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