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烟花”入境:等候与应战

极目新闻 2021-07-28 12:27

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赵德龙

7月下旬以来,台风“烟花”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

从7月18日形成,到25日登陆浙江舟山、26日登陆浙江平湖,“烟花”从长三角溜达一圈,沿着西北偏北方向缓慢前进,目前停留在安徽境内。

台风来时,街道进入短暂的冷清。人们忙于转移、忙于救灾,或者暂时蛰居在家,生活按下暂停键。

专家称,季风槽、副热带高压等多种因素相互综合角力,导致“烟花”的路径扑朔迷离。

坐等风来

7月18日凌晨2时,台风“烟花”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此后,它的行踪便锁定了人们的眼球。但它从西太平洋进入东海时段,便一路走走停停,还经常原地“转圈”。有网友说,已备好充电宝、手电筒、食物和水坐等台风,希望早点来、早点走,少下点雨。

中国气象局7月23日预测,“烟花”将于25日下午到夜间登陆。

由于“烟花”步伐较慢,且向西移动过程中南北摆动,因此具体登陆地点较难预测,浙江的象山、嘉兴、舟山都是被讨论的地点。

7月24日9时,中国气象局将台风应急响应从三级提升为二级,当日10时,浙江省气象局升级台风应急响应至一级。

7月24日晚7时许,浙江宁波风雨交加,路面湿滑,街上行人车辆稀少,人即使撑了伞,也会很快被淋湿。

邱师傅(化姓)是出租车司机,家住宁波市海曙区,从河南商丘来宁波工作二十多年,印象最深的是2013年台风,“当时城里有些地段淹了水,公交车出租车都停了,水深齐大腿。”

对于即将到来的“烟花”,邱师傅几天前就已从新闻得知,他已经把家里阳台上的花盆和晾晒的衣物都收进屋里,最关键的是把车停在高处,以免被水淹没。

杜女士(化姓)居住在上海,从小在温州鹿城区长大,很小时便学会了游泳。她是喜欢台风的,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每当台风到来就会凉爽几日。她至今仍记得,儿时一次台风来临,她就获得不必早睡的“特权”,会打开收音机收听广播播报台风进展,直到深夜。有次台风很大,她家里小楼的水过了膝盖,电器也漂起来了,停电半天。

杜女士认为,生活在内陆的人可能一听到台风会很惧怕,但对于生长在沿海城市的人来说,几乎每年都会遭遇台风,所以已经司空见惯。但她也有过惊险经历,一次台风期间,她和父亲去海边游泳,海浪很大,她差点被海浪卷走,她拼命护住了泳衣,泳镜和泳帽却被海浪卷走。

两次登陆

“取一杯天上的水,照着明月人世间晃呀晃,爱恨不过是一瞬间……”这句歌词近日在浙江宁波流传甚广,当地人说,大家借此来消遣近日普降大雨的现象。

7月25日中午12时许,宁波天童南路和泰安中路雨量较大,风力较强,街面上车辆较少,行人稀疏。早在一天前,宁波多位市民便将自家车辆停在商场楼顶停车场,25日记者联系该商场工作人员,对方称早已没有车位。

随着“烟花”25日在浙江舟山、26日在浙江嘉兴平湖两次登陆,受其影响,浙江、上海超长时间暴雨,浙江多地海水倒灌,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防风抗台的“镇楼宝器”——阻尼器已经开始运作。

杭州萧山多地出现积水,当地政府紧急对危房人员进行转移。杭州上城区的王先生取消了原本去公司的计划。王先生告诉记者,2017年他在广东珠海经历了16级台风,对于今年这次台风,他有心理准备,比较淡定。因为台风,习惯忙碌的王先生难得有一天在家轻松时光,他在家听着窗外的呼呼风声,除了关注台风实时动向,还购买了一双鸿星尔克运动鞋。

7月26日上午9时50分,台风登陆浙江平湖。平湖独山海塘水位上涨,漫上堤坝。

7月26日中午12时许,嘉兴市平湖市乍浦镇雅山中路一居民储先生(化姓)说,他25日晚11时许回家时,看到社区工作人员还在海边加固堤坝,十分辛苦。

储先生家离平湖独山海塘约有两三公里,当日正下着毛毛雨。虽说台风登陆,但当地风并不是太大,政府已紧急转移168户居民到镇上。

其实在25日到26日,“烟花”想登陆却又一直登不上,一直处于拉锯的状态。不少网友在线吐槽它的速度,纷纷催促“动作快点吧”。到它真正登陆,有当地网友在线评论,“平湖人民表示都还好,风好像比早上更小了。”

对此,中央气象台称,台风中心就是晴空区域,但是等台风移动走,就又会开始刮风下雨……

救援与撤离

7月26日,受“烟花”影响,宁波余姚暴雨冲上热搜,局地降水超台风“菲特”,已创造历史。

魏国聪是余姚本地人,经历了2013年台风“菲特”后,他于2014年牵头组建了众益救援队。今年从7月23日晚,他就接到当地政府指令,随时处于备勤状态。

7月26日下午,魏国聪接到救援电话,有居民称家里妻子小产,但水太深孕妇无法出门,希望救援队协助。

魏国聪赶紧协调队员过去,发现这家人是外地来余姚务工,家里已经淹水,门口水没过腰身。考虑到孕妇不能沾水,救援队员用担架将她抬出,再用冲锋舟将她送到车上,紧急送往医院。

魏国聪已48岁,每年都会参与台风应急救援工作。据他讲述,26日夜里一夜没下雨,27日余姚天气情况基本稳定,当日中午12时,当地政府已将防台风应急响应调整为二级。

从25日早晨救援开始,到26日夜间,魏国聪和他的70名救援队员几乎没有休息,随时准备出勤救援。他的电话没有停过,衣服也没干过,身上多处泡得发白。

此前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宁波菜场里的“野生女作家”陈慧,便居住在余姚梁弄。

陈慧本是南通如皋人,之后嫁入余姚,出生在平原地区的她,对台风存在着天然的畏惧。2013年的台风“菲特”给陈慧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当年洪水带走了她一台新洗衣机,这让她十分恼火。2015年台风“灿鸿”来时,陈慧曾起了搬家的心思,后来还是没有搬,今年7月25日晚,听说台风要来,她便到镇上躲了一晚。

26日回到家,陈慧发现家门前河水渐渐消退,27日再看河水已经消了。但河两岸的草坪已消失,都是光秃秃的石块,留下几株水草,像被梳理过的头发,整整齐齐倒向一边,河里的水鸭子也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陈慧日常会在菜场摆摊,这几日因下雨她便没出摊,关起门在家写作。陈慧觉得,她对台风的恐惧渐渐减弱了,这也因为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更强了,她才敢安心在家闭门写作,只要不断水断电,其实对她影响并不大。

扑朔迷离的路径

据中央气象局最新消息,7月22日以来,浙江和上海总计12个国家站日降雨量突破7月历史极值。随着“烟花”的北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东部及华北东部、辽宁西部等地将有强降雨,累计降雨量大,致灾风险高。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高栓柱认为,影响“烟花”的系统很多,比如有西南季风气流、副热带高压、甚至有西风带等因素都会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上述复杂的影响系统互相牵扯,决定“烟花”的路径一定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在相互抵消的作用下,使得“烟花”移动速度大部分时间比较缓慢。

此次“烟花”给人们另一个深刻的记忆便是河南暴雨,导致71人遇难。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称,河南下暴雨时,“烟花”虽然距离我国还有小一千公里,却远程控制了河南的天气。在“烟花”和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引导下,大量的水汽通过偏东风源源不断从海上输送到陆地,在河南集结成雨。

中央气象局发文称,暴雨是非常复杂的,暴雨事件是多尺度天气系统和宏微观物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全球大气科学研究领域是热点,也是难点问题。

专家认为,“烟花”虽然一路走来一路捣蛋,给人类带来灾害,但也有一些益处,比如使地球保持热平衡,增加捕鱼产量,带来丰沛淡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