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寒做创业项目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实习生 张莉媛 徐椿 通讯员 段丽君 谢小琴
7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一间创业办公室内,该校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生王寒和她的创业团队讨论着项目。多年来,王寒带领的创业团队在各级双创竞赛中屡次获得佳绩,这个95后美女博士既是个性化珠宝首饰定制的“魔法师”,也是服装制造业的数字化“规划师”,更是学弟学妹创新创业的“领头羊”。在第七届“长江学子”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评选活动中,她成功入选。
创业试水珠宝定制
2013年,一次采风活动让王寒体验到3D打印的魅力。回到学校后,王寒在珠宝公司实习,发现传统婚戒款式虽多,但不能满足客户定制需求,她萌生用3D打印技术解决珠宝个性化定制的想法。
2014年,18岁的王寒和小伙伴注册成立武汉君珀珠宝有限公司,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3D打印、AR等前沿技术,为情侣们定制个性化珠宝。
发展过程中,王寒团队也曾遇到诸多困难,团队一一克服,并拥有了独立品牌首饰产品,开设了实体店铺。在他们搭建的“爱定制”设计师云平台上,客户可以在线定制产品,远程和设计师交流。
创业三年,就有超过1000对情侣在平台上定制个性化产品。2016年、2017年,王寒的创业项目连续两年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省金奖。她也先后被评为武汉市洪山区创业先锋、洪山好人等称号。2016年,她保研武汉理工大学。
帮企业拥抱数字化
“这个平台很好用,生产现场、生产进度、质量检测等,我用手机或者电脑就看得清清楚楚。”浙江中辉皮草有限公司盛继平厂长乐呵呵地说。
盛继平所说的平台就是王寒的第二个创业项目。2019年年底,王寒参与深圳上市公司怡亚通在浙江省桐乡市建设数字时尚产业园项目。
“王寒很努力,能吃苦。目标明确,有着锲而不舍的做事精神。”博士生导师康灿华教授赞扬道。2020年底,项目签约。今年年初起,王寒频繁往返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崇福镇,与崇福皮草协会开展合作,在一家会长单位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落地整厂全流程数字化智造云平台建设。
回忆初到工厂,王寒开玩笑说:“通讯基本靠吼,管理基本靠自觉,数字化程度很低。”王寒在推进项目时频繁碰壁,部分工人拒绝使用数字化设备;部分管理层改造升级积极性不够……她找到多家企业老板沟通交流,多次“三顾茅庐”跟工厂管理层沟通。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日数字工厂在该企业的生产车间内初步建成。工人上班刷卡记录工作、每件衣服有唯一的信息流、管理者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获悉生产进展……
目前,王寒正带领团队将该项目逐步推广到全国300余家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她预期,这一项目能够对纺织服装业产值提升过亿元。在助力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路上,王寒的公司营收已超过了5000万元。
带动两百人投身双创
创业以来,王寒学习和创业两不误,“今年我们已经签订了横向课题和承接了专项委托,我的博士论文已经开题。”
王寒通过创业带动了两百余人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团队走出多名优秀学生,升学深造率达80%,就业创业率达100%。
该校经济学院应届毕业生马凯榕就是受她影响走上双创道路。“2020年我加入到王寒学姐的团队,参加创青春·挑战杯和中国“互联网+”大赛,在学姐的指导下取得不错的成绩,也学会了团队合作共赢。”马凯榕说。
在跟随王寒学习的过程中,马凯榕第一次接触到传统工业,并跟随项目团队到当地企业做调研实践。目前,马凯榕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未来,马凯榕将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深造,并继续双创项目。
“在这里第一次与企业近距离接触,第一次做真实的项目,我感觉收获巨大。”湖北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毕业生梅裕婕兴奋地说,她今年刚考取了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最近,她和团队成员就正在王寒的指导下备战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