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石斌 潘庆芳
连天鼓角壮征程。进入“十四五”的湖北交通运输,开局漂亮——
集中开工交通运输重大项目(包)111个,总投资736亿元,同比增长42.6%;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出台,投资1623亿元建设72个“铁水公”重点交通项目;省港口集团挂牌,聚力打造湖北港口拳头品牌……
交通运输,是我省经济重振的“风向标”。数据显示,综合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0%左右,占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左右。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省交通运输系统产生热烈反响,为湖北交通实现新跨越、踏上新征程注入了“推进剂”。7月5日,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朱汉桥在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时表示,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伟力,在建设交通强省伟业中谱写担当新篇,全力构建“3239”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布局,加快建设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奋力谱写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七大领域补短板
1922年,湖北才建成首条真正意义上的公路——212公里襄沙公路。到“十三五”末,全省综合交通里程突破31万公里,公路总里程、高等级航道总里程(内河)进入全国前三名;高速公路从1991年零的突破到“县县通高速”,镇镇通二级路,村村通硬化路和客车。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朱汉桥表示,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努力在水运发展、多式联运、干线公路、“四好农村路”、高速公路、智慧交通、民航机场等七大领域补短板、强功能,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利全局、惠民生的交通重大项目。
进场即冲刺、开工即决战,公路建设持续加快。今年以来,我省实施国省干线公路达标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5839.6公里,基本完成半年目标任务。
水运建设补短有力。汉江武汉至碾盘山段千吨级航道实现贯通,雅口、孤山等汉江梯级枢纽加速实施,汉江河口段2000吨级航道整治快速推进。武汉阳逻集装箱港区三期、黄石棋盘洲港区一期、宜昌白洋港一期工程等建成运营。枢纽建设进展明显。依托铁路场站、机场、港口,建成一批综合交通枢纽。天河机场交通中心、襄阳东津综合换乘中心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建成运营。
勇做改革“开山斧”
湖北港口资源存在“小散乱”的尴尬,总体落后于其他沿海、沿江省份。如何破冰?
省交通运输厅作为港口资源整合牵头单位,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成立工作专班,多方调研、充分求证,形成《湖北省港口资源整合工作方案》。6月30日,省港口集团挂牌,成为我省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笔”。
这是我省交通建设敢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的缩影。
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今年,我省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克服困难、加速推进,包括通山至武宁高速公路湖北段、G348宜昌城区至三峡坝区公路、宜昌港枝江港区中石化油库码头工程等。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朱汉桥表示,持续推进思想破冰,破除束缚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之“冰”,勇突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围”,做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开山斧”,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拿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奋力谱写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推动湖北交通由“大”变“强”
湖北,交通资源禀赋优越。
2月24日公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构建“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其中,京津冀至粤港澳、长三角至成渝2条主轴在湖北交汇,要求湖北更好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功能,为促进全国区域发展东西交融、南北互动提供有力支撑。
朱汉桥透露,根据规划纲要,我省将新增国家高速公路约1700公里,新增国家高等级航道约680公里,均位居全国前列。此外,国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即将发布,我省一批拟于“十四五”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被纳入规划。湖北已成为全国第一批交通强国试点省份。
如何乘势而上,使我省交通由“大”变“强”?
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要求,构建强大交通市场枢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祖国立交桥”。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快构建“3239”(三枢纽、两走廊、三区域、九通道)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布局,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和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朱汉桥表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强化交通硬联通”的要求,今年确保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以上,力争建成高速公路132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改造公路危桥1800座。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000万吨,为我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交通运输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