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
视频剪辑 杨凝寒
7月21日至23日,生活在郑州这个经过洪水肆虐过的省会之都,能够同时拥有水电和通信信号的人,是令人羡慕的。而这在平时,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
住宿一床难求
7月21日下午4时许,因为高铁和航空停运,极目新闻记者驱车五六个小时,从武汉来到郑州。
忙完采访到凌晨,记者这才想起要找酒店住宿。然而,在郑州主城区接连寻找了二十家酒店后,有电的酒店早已经客满为患,一些酒店的大堂里,都睡满了人。许多网上显示有房源的酒店,等记者赶过去,因为停水停电,早已经关了门。
主城区找不到酒店,网上显示郊区方特附近有家酒店有房源。不过因为途中有处涵洞淹水车辆无法通过,记者只好无功而返。
找酒店遇渍水
记者留意到网上有处收留点,电话联系上老板说,他们是一家培训机构舞蹈教室,因为是木地板,晚上休息只能将就睡在地上。
因为多处路段淹水,有的路段被漂浮在水中的泡水车挡路,还有的路段被倒伏的行道树堵住去路,记者在驱车寻找酒店的途中,经常需要绕行。
车漂到了路中央,其他车辆难以通行
路边被泡车辆和满地淤泥
就这样,在郑州街头兜兜转转转了三个小时,雨越下越大,直到凌晨3时仍未找到栖身之处,只好作罢。为了安全,最后只好将车停在一家酒店旁的高处,记者一行三人,和着车窗玻璃外滴答的雨声和前挡风玻璃上流动的雨水,在车里迷糊打盹,一夜无眠。
找不到酒店车内听雨休息等待天亮
无水无电通讯信号弱
7月22日天亮后,郑州街头的车辆很少。附近的两个公共厕所,因为在暴雨中受损封闭。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大型医院,才找到厕所。
来到二七区兴华北街一家早餐店时,老板第一句话就是问有没有带现金,原来因为灾后没有网络信号,店里的二维码无法收款。
听到早餐店对面一家快捷酒店前台工作人员说有房源,记者喜出望外,就算没水没电没网,也是抢下了别人退出的四间房,还好酒店并没有涨价,100多元的价格比较公道。
酒店前台的工作人员,时常会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酒店大门外的台阶上寻找信号,因为没有信号,他们就没法办公。
“来电了!” 21日下午4时许,只见工作人员飞快地从门外奔向前台,原来这只是酒店临时发电应急半个小时。
因为没水没电,房间里有些闷热,到了晚上,许多郑州市民都出来到街头乘凉,几个男青年,则干脆睡在门前塑料板上凉快凉快。
躺在门口塑料板上乘凉的市民
如果说缺水缺电还可以克服,那么时有时无的微弱通信信号,则令包括记者在内的很多人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到酒店附近亮灯的商家蹭电蹭网,是记者再郑州的常态。白天,为了发出稿件,记者开着车在街头寻找有信号的地方,有时候就算有信号也是非常的微弱,只能传图片,连视频都打不开传不了。
“我的朋友联系不上了。” 7月22日上午10时许,一名中年女子急匆匆跑到记者入住的酒店前台,他说昨天送朋友到这里入住后,到今天上午一直联系不上。好在,最后证明是通讯原因虚惊一场,朋友其实一直在房间。
直到7月23日,通信网络才有所改善。部分停电区域恢复的供电,不过记者入住的酒店区域仍然是无水无电。
生活恢复常态尚需时间
郑州东站附近是水、电、网三无区域。高铁出站口的闸门全部失灵,原本需要刷身份证或车票出站的乘客,径直从无法转动的闸口里挤了出去。而当他们走出站前广场,会发现这座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已经变成了共享单车和快狗打车、货拉拉。
出于安全考虑,主要的几家网约车平台暂停了郑州范围内的业务。大部分公交线路也停止运行。于是,经常能看到拉着行李箱的乘客冒失地拦下顺丰快递的货车,大声问司机,“拉人不?”而车站西南边的十字路口已变成一处交易场所,当一辆出租车空驶而来,立刻会有乘客围上去,“你说多少钱就多少钱,不打表。”
而司机们更关心的是,“你有现金吗?微信支付宝刷不了。”
偶尔也有乘客质疑司机“价格是不是太高了”,司机并不刻意地做出委屈表情,“我这是新能源车,这点电完了就完了,都不知道去哪充,电桩都废了。”
司机说的,确实也是实际情况。7月21号深夜,朋友付先生带着记者去吃晚饭,途中车辆提示需要加油,他开车寻找了一个小时,附近的四个加油站,一个排起了长长的队,另外一个加油站正在下油,要等1小时之后才能加。而其他两个加油站则关了门。最终他未能加上油,剩余的一点油也跑光了,为了避免车辆抛锚,他只好就地停在金水区聚源路边,吃完饭骑共享单车回家。
在郑州主城区,许多街道上都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泥浆,还有许多路段有渍水,所以交通比较拥堵。7月23日,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有大批的人民子弟兵在街头清理淤泥。
子弟兵上街清理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