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说起“90后”“00后”的消费,“精致穷”“月光族”“超前消费”……伴随他们的往往是带着此类标签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而“央视财经大数据”发布的《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显示,年轻人的消费态度开始趋于理性和有度。年轻人的普遍消费观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在追求怎样的消费潮流?近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围绕“年轻人消费观”主题开展了系列调查,通过走访和对话,洞察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捕捉新潮的消费业态。
继推“临期食品热”“二手奢侈品市场升温”等主题报道后,本期推出第三篇调查,敬请关注。
年轻人消费观系列调查报道三
服饰、美妆、文创、食品……年轻人消费刮起“国潮风”
“国潮风”,“中国味儿”新时尚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汪慧 见习记者 刘祖铭 实习生 徐小琦 图文
“我们想要这个棒棒糖,好漂亮!”7月23日上午,在海南省博物馆的文创用品店内,两名小朋友点名要买文创棒棒糖,图案是一个穿着古装的小朋友,十分可爱。
穿国潮装,听国潮音乐,吃文创食品……不知不觉中,多元新颖的国潮文化正在给生活增添新玩法。记者走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将传统文化融入经营中,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国潮消费趋势不断走热。而伴随着90后、00后新生消费力量的崛起,年轻人成为国潮消费的主力。
穿国潮装、画国风彩妆
线上线下刮起了一股“国潮风”
“女儿马上过生日了,前两天带她去商场买衣服时,她提出在网上买一套汉服作为礼物,才感受到这股风潮真的刮到我们身边了!”家住海口的刘美没有想到,外向活泼的女儿也喜欢上清新静美的汉服。
如今,像刘美女儿这样的年轻人有很多。穿汉服出游甚至成为时尚风潮。《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近三年以来,汉服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在阿里平台下单购买过汉服的消费者人数逼近2000万大关。
正在读研究生的小陈是汉服爱好者。她告诉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她爱上汉服始于学校汉服社组织的一场活动,“当时借了朋友的汉服去,结果很多同学夸我这么穿好看,于是下定决心要买一套自己的。”自此之后,小陈便入了“汉服坑”,又陆陆续续买了好多。
小陈告诉记者,自己喜欢汉服一个方面是为我们国家在千百年前就能有这样美丽的服饰而自豪,另一个方面,汉服具有多元性,是一种很有包容性的服装。
汉服风潮被视为国潮风的最常见形式。而随着国潮文化破圈,消费市场上逐渐刮起一股“国潮风”,大量与国潮相关的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各类服装彩妆、包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人们欢迎,花西子、百雀羚、大白兔等等品牌品类都借助国潮热持续升温纷纷布局。
“在我看来,国潮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消费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小陈谈到,在大学校园,国风潮流正逐渐渗入到大家衣、食、用等方方面面。
上班族李静告诉记者,她也是国潮风的追逐者。“从喜欢故宫的国风口红开始,我爱上了国风彩妆。”李静向记者展示了她最新购入的口红,包装精美,完全不输大牌,而且每支口红都带有中国风的雕刻花纹,很是古色古香。“涂上去颜色也很好看。”李静说,故宫文创产品、联名彩妆她都非常喜欢,而且非常乐意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走访商超时,记者还发现越来越多的卖场增加了潮玩店。在国贸一家潮玩店,一些国产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国风饰品等摆在显眼的位置。
在骑楼老街,一古风摄影室内,总是有不少顾客光顾。穿上民国服装或者汉服拍一套美美的写真,成为不少年轻女孩奖赏自己的方式。
不仅是潮玩、服饰、精品,记者还发现,家具行业作为传统的制造行业也紧跟时代潮流,很多产品在造型、结构、工艺等多方面,将中国文化与产品相融,“国潮家具”受到消费者喜爱。
除了线下的国潮商品热销外,电商平台同样掀起了一股“国潮风”。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国风”关键词,各类非遗商品、国货潮品让人眼花缭乱。健力宝、回力鞋、百雀羚、李宁等老字号品牌的商品销量不俗。
分析:“新国潮”映照消费端的文化自信
什么是国潮,顾名思义,其实就是“国风+潮流”,也就是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潮流审美进行融合和创新结合。消费者眼中的国潮,是带有中国特定元素的潮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潮风主要体现在国货品牌的潮流创新和中国特色文化元素的创意运用,比如故宫文创,就是典型的“国潮”。
第五个中国品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国潮搜索热度10年上涨了528%。
在年轻人中,“国潮”已经成为当前最流行的时尚文化。苏宁大报告公开的数据显示,90后在国货消费人群中订单量占比35.7%;00后国货消费人群订单量占比16.45%。小红书曾发布的一组国货“种草”数据也可以看到,“90后”和“95后”是主力人群,占比达61%。
“国潮风既有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注重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相融合,让国风年轻化、潮流化,可以说是为我们年轻人量身定制的时尚。”90后女孩小雪是一名国潮控,她爱回力鞋,也爱改良职场旗袍,爱怀旧小零食,也关注中古包。
小雪告诉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今年以来,色彩明艳的国潮风服装特别流行,特别是旗袍样式的开衩连衣裙,几乎身边的好朋友人手一件。“传统旗袍和简约怀旧的回力鞋我都喜欢,当你穿着回力鞋逛街时,可能也是在表明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小雪很有自己的见解。
国潮风是什么时候刮起来的?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国潮之风大概始于2018年。在当年纽约时装周的契机下,李宁首次推出有国潮元素的“中国李宁”系列,这为李宁所带来了爆炸式的关注度。随后,安踏、特步等服饰品牌纷纷进军国潮领域。
如今,国潮品牌已经涵盖时装、配饰、彩妆、护肤、餐饮、食品等。
“‘国潮’,是一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艺术,我也一直有所关注。”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苏西亚接受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很多年轻人乐意选择带有“国潮”元素的物品,是一种代表自身个性身份、潮酷、有态度的新形式。
在苏西亚看来,国潮风的走热,是年轻人对于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应该有的一种现象。“随着国力和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制度弊端的暴露,这种文化回归是必然的现象。”他分析称,“新国潮”映照出消费端的文化自信。
他还提到,从国际的角度来说,国潮风的兴起,也有西方对东方推崇的影响。“国潮,它也可以说是一种当代艺术,尤其是2000年到2013年间,中国的东方当代艺术在国际上非常盛行,近年来,中国风盛行与国外的时尚设计越发紧密关联起来,从而诞生出越来越多的中国风产品。”苏西亚预测,这种具有中国风的设计将来可能不仅仅会在国内盛行,未来可能会成为席卷全球的一种时尚潮流。
关于国潮为什么能强势崛起,也有人分析认为,我国目前的消费者群体逐渐年轻化,对于他们来说,单纯的“物美价廉”已经不是他们的追求了,年轻人更青睐能够彰显个性、有文化的产品。
“事实上,国潮风的兴起也得益于国家政策导向,国家鼓励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海南一家本土化妆品研发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如何让“国潮风”劲吹?
专家:国潮不能丢了“里子”,任其野蛮生长
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国潮”的热度趋势还将持续。
从阿里巴巴公布“新国货计划”,到如京东推出的“国货当潮”计划、拼多多推出的“新品牌计划”不难看出,而无论是成熟品牌,还是创业者们,都不想错过国潮来袭的这波红利。
然而,国潮走热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商家披着“国潮”的外衣跑步入场。从而也频频引发国潮品牌中忽视原创设计和产品质量的现象。
在一些社区平台上,很多网友吐槽,“国潮品牌里面有许多抄袭,没有自己的设计。”还有网友表示,“国潮品牌很多细节都没有做好,许多国潮商家都把钱花在了营销上面。”
采访中,小陈就吐槽道:“希望商家对汉服用料能再好一点,设计上也可以更贴近古代一点,很多商家一味迎合大众,并不真的了解什么是汉服,希望有更多更懂汉服的商家出现。”
如何才能让国潮风吹得更劲,走得更稳?苏西亚提出了他的担忧,“国潮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回归,但是目前这种回归现象的根基还不够深,年轻人确实喜欢汉服和一些国潮,但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理解的又没那么准确和深刻,可能更多的是流于表面。”他举例分析道,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穿汉服,但是别人一问,你穿的这个汉服它是什么时期的风格,它在古代代表了什么,年轻人可能并不了解,就像古代各类服饰、配饰、发式都是有着不同意义的。
苏西亚认为,应该把“风”“潮”引导到一个很坚实的基础上来,包装诉求和产品工艺传承脱节了,里子和面子就脱节了。只有抓住了东方精神内核慢慢升华出来的全新东方文化,才能将中国故事讲好、讲圆、讲漂亮,继而让这种文化延续走向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上来,而不是任其野蛮生长。
他还从商业角度提到,任何一个国潮品牌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能力、文化内涵以及贴合消费者的品质,如果产品没有创新和品质,即使靠概念取得一时的热潮,难以长久。
采访中,也有很多市民表示,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元素更多地融入日常生活,让国潮文化也能越走越远。
早前报道>>
年轻人消费观系列调查报道一:
临期食品成年轻消费群体“新宠”?来看新海南客户端记者调查→
二手交易平台上的临期食品。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浏览了各大电商平台,线上卖临期食品的店铺多以“食品折扣店”的形式经营。淘宝食品行业负责人此前表示,淘宝上卖临期食品的店铺已近万家。过去一年有210万消费者在淘宝上选购临期食品,主要以年轻人为主,90后、大学生和一些年轻上班族。
什么是“临期食品”?顾名思义,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眼下,临期食品不仅线上销售火热,线下商超的折扣区、临期食品专区也人气颇高。
6月24日晚上8点,在家乐福超市海口红城湖店临期产品专区,不断有市民前来选购。海口市民罗女士告诉记者,她家住附近,吃过晚饭后来转转看有什么打折的零食。
“这些商品虽然还有几个月到期,但都是在正常保质期内,而价格却要便宜了许多,我经常来这里采购。”罗女士告诉记者,她对临期食品也有所了解,“临期不是过期,食品保质期快到来的那一段时间,不一定就意味着食物不能食用或安全性下降,我买的这些都是日常食品,买回去之后还没到期就会吃完。”罗女士选购了纯牛奶、啤酒和饼干。
年轻人消费观系列调查报道二:
6万多元的表卖2.4万……海口二手奢侈品市场悄然兴起 90后年轻人成消费主力
某门店摆放的二手包。
近年来,二手奢侈品以高性价比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价格实惠、增值保值……众多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十分热衷在二手奢侈品店里“淘宝贝”。
二手奢侈品买卖到底是一桩怎样的生意?为什么会受到年轻人青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近日走访了海口部分二手奢侈品门店。
消费者选购二手奢侈品。
海口二手奢侈品店增多
店主线上线下拓市场
7月1日中午,在位于海口友谊阳光城商场的一家名为“法国站奢饰品”的门店,不时有顾客前来咨询和选购,这是一家集鉴定、回收、寄卖、维修和保养名表名包等为一体的店铺。记者看到,店铺陈列的包都比较新,款式也比较丰富,前来看包的多半是女性消费者。店主王女士告诉记者,“来选购的消费者主要是年轻人,二十几岁或三十几岁的都有,甚至有更年轻的消费者。”
“在海南选购奢侈品,除了各大免税和高端商场,一些二手奢侈品店也是不错的选择。”一位正在挑选包的消费者说。
位于海口市金龙路嘉华城市花园商铺群的“珊珊聚奢名品”店,这里也颇具人气。
店铺创始人陈珊珊告诉记者,她专业学过奢侈品鉴定,有执业证件,六年前开了这家二手奢侈品店,一方面是出于自己爱好,一方面也是因为看好这个行业。
“这两年,海口新增了不少二手奢侈品店。”陈珊珊说,二手奢侈品在本地市场的热度也悄然升温,不过总体体量还是比较小。
经过几年的发展,陈珊珊已经积累了一些客源,如今不仅在线下销售,还会在抖音平台分享产品信息,吸引消费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