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炸弹“袭”自家航母 美军时隔34年重启全舰冲击试验

荆楚网综合 2021-07-20 15:24

假如重型炸弹在航母附近爆炸,会是什么结果?当地时间7月16日,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进行了第二次全舰冲击试验,以验证该航母的实战能力。

现场巨浪滔天 爆炸威力堪比3.9级地震

“福特”号航母7月16日在美国东海岸进行了全舰冲击试验。按照美军计划,试验一共有三次,这是继6月18日之后的第二次。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军通过在水下制造爆炸的方式进行测试,每一次都距离航母更近。每次爆炸后,舰员们会测试航母的所有主要系统,确保它们没有损坏,并检查航母舰体是否有损伤。航母内部密布各种传感器,以检测爆炸冲击波对船体结构、核反应堆和电子设备等的影响。

美海军官方推特7月17日发布消息称,“福特”号第二次全舰冲击试验很成功。同时发布的现场照片显示,炸药在“福特”号附近的水域爆炸,掀起滔天巨浪,比“福特”号还高出许多。据悉,这次炸药释放出的冲击力相当于3.9级地震。

在6月18日的第一次试验中,美海军在距离“福特”号航母100多米外的海域引爆了数千磅炸药。

进行全舰冲击试验的“福特”号航母

美军航母34年来首试“全舰冲击”

全舰冲击试验是针对战舰抗爆抗冲击性能进行的一种接近实战的测试,主要检测水下爆炸冲击波对舰艇结构和设备的影响,从而为后续舰艇的设计改进提供数据支撑。这是自1987年“罗斯福”号航母进行全舰冲击试验以来,美海军首次对新型核动力航母进行这种试验。

美军冲击试验最早可追溯到比基尼岛礁核试验。1946年到1958年间,美军在马绍尔群岛进行了60多次核试验,其中在比基尼岛礁进行的核试验多达23次。期间,为测试战舰在核武器威胁下的生存力,美军将大量退役和缴获战舰集中于此进行测试。

1946年7月1日,一颗2万吨级原子弹在80余艘战舰组成的舰群上空爆炸,摧毁了大量中小型战舰。同年7月25日,美军又组织第一次水下核爆试验。在巨大冲击波的打击下,11艘大型战舰沉没、6艘毁伤严重。这些试验让美国掌握了核武器对舰船毁伤效果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新型战舰设计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此后,美军使用大当量常规炸药进行全舰冲击试验。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复杂,且试验耗资不菲,因此,美国海军仅对主要舰艇型号中的一两艘进行测试。

装备电磁弹射器 开建以来波折不断

“福特”号是美国也是全球第一艘装备电磁弹射器的航母。作为福特级核动力航母首舰,“福特”号自2005年开工建造以来,就一直饱受技术问题、设备故障和进度延误的困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设计中不断融入新的技术。例如该航母配备的先进弹药升降电梯系统,原本是为了节省弹药从仓库运送到飞行甲板并安装到战机上的时间,但却遇到了种种麻烦。此外,该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也频现故障。

美海军舰艇在形成完全战斗力前,需要接受一系列作战试验。这些作战试验主要分为4个阶段:早期作战评估、作战评估、初始作战试验和后续作战试验。“福特”号的测试阶段,也是几经波折。美国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的一名女发言人此前透露,“福特”号的第二次全舰冲击试验本来安排在了7月1日,但当时一艘支援船上的测试设备出现技术问题,导致试验未能如期进行,这才改期到了7月16日。

计划2023年进入实战部署 可能推迟

“福特”号于2017年7月正式服役,随后接受了为期8个月的海上独立航行测试,接着是为期15个月的试航后维修,继而是全舰抗冲击试验。根据计划,全舰抗冲击试验结束后,“福特”号将于2022年开始进行初始作战试验,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侧重单舰作业,第二阶段侧重复杂环境作业,其中包括一场海上联合训练演习。

美军方此前透露,“福特”号预计会在2023年完成初始作战试验并执行首次部署,随后开展后续作战试验,以评估部署期间航母各部门和设备磨合情况、各种战术应用效果和后勤保障情况。至此,“福特”号才算形成完全战斗力。

正是由于一系列繁复的准备,“福特”号的预算节节攀升:原本计划成本上限105亿美元,但到去年夏天已升至130多亿美元。美国国会研究服务中心曾警告称,这个数字可能会继续上升。2019年10月,在美国众议院军事准备小组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美国海军中将托马斯·摩尔称,“福特”号本应于2018年部署,如今却不得不推迟数年。弗吉尼亚州民主党众议员伊莱恩·卢里亚则更加悲观,他将这艘航母称为“无法部署的核动力漂浮驳船”。

(综合人民网、环球网、中新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