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实习生 龚明俨 许钇莉
通讯员 马遥遥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夏季是肾结石的高发季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肾结石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发作时患者往往伴有腰腹疼痛、恶心、无力、排尿困难和血尿等症状。那么,肾脏里的小石头是怎样形成的?对健康有多大危害?在治疗上市民存在着哪些误区?日前,武汉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郭永连教授做客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健康视点”医疗直播栏目,为广大读者和网友答疑解惑。
8成以上肾结石是草酸钙结石
“夏季是肾结石的高发季,因夏季气温炎热,人体出汗多,尿液中的水分减少,杂质浓度上升。如今,医院每晚都能接诊近20名肾结石患者。”直播伊始,郭永连主任对肾结石夏季高发的原因如是介绍。
郭永连主任介绍,肾结石好发于中青年人,其成因与性别、年龄、饮食与生活习惯、所处地域、遗传基因等有关。肾结石种类有很多,根据成分分析,最常见的便是草酸钙结石,约占所有结石病例的80%-90%;另外,还有5%左右是尿酸结石,易发于高尿酸人群;此外,还有磷酸镁铵结石、胱氨酸结石等结石类型。根据发病部位分析,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
他表示,单纯的肾结石不会引发任何症状,但是,若结石进入到输尿管,则会产生突发的肾绞痛、腰腹疼痛。在输尿管的不同位置,其症状也有所不同,如果肾结石存在于输尿管上端、中端,则多为腹部疼痛;如果在输尿管下端,则会引发下腹疼痛,还可能出现尿频、血尿。
“不疼就没事”是治疗中最大误区
那么,患上肾结石应该如何治疗?郭永连主任介绍,根据结石的大小,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一般来说,对于直径小于4毫米的肾结石,确定结石位置后,可保守治疗,多喝水、多运动、健康饮食;高尿酸患者,可少吃尿酸、嘌呤高的食物,如咖啡、海鲜等,还可通过使用苏打片碱化尿液,用别嘌呤醇降低尿酸含量,防止结石的产生。
而对于直径大于4毫米的肾结石,他表示,要通过一些医疗手段,至少将结石排到膀胱中。他建议市民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激光碎石等微创、无创方法等来解决肾结石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体外震波碎石不能在短时间内多次进行,一定要遵医嘱,医生会综合考虑,通过最简单、痛苦最小的办法,在保护好肾脏的前提下帮助患者安全排石。
郭永连主任也强调,不少市民对肾结石治疗存在误区。“不疼就没事”是肾结石治疗中最大的误区,有的患者虽无不适感,但体内已经存在结石;有的患者肾结石发作后,通过打针吃药缓解疼痛后,便不管不顾,但其实并没有将结石顺利排出,结石还可能留在体内,对肾脏造成伤害,比如出现肾衰竭甚至患上肾癌等。而因为肾脏疾病总是“沉默无声”,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时常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他介绍,比如前不久自己就曾接诊过一名中年女性患者,因为多年来肾结石不痛不痒,一直不管不顾,后来因为持续腰痛、尿血、浑身无力到医院来就医,才发现原来左肾早已丧失了功能,无奈只能摘除肾脏保命。建议肾结石患者一定要通过医疗手段确定结石已排出,体内已无结石。
此外,“不喜欢喝水所以少喝水、不喝水”是第二个误区。他表示,一些患者认为啤酒、碳酸饮料、咖啡能够代替水,殊不知,这些液体中不仅仅包含水,还存在酒精、碳酸、咖啡因等物质,都会对机体产生影响。其实,白开水便是最好的饮料,将水煮熟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杂质,且白开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建议家长应该让小孩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少饮碳酸饮料。
预防肾结石需多喝水定期体检
郭永连主任提醒,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预防结石的有效方法。
首先,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多喝水都是很好的办法。正常人每天饮水应在2000毫升以上;而高尿酸患者,每天饮水应在2500毫升以上。高温区作业人员,曾得过结石的人群,输尿管、泌尿管畸形的人群更应该多喝水;同时,少饮酒、少喝咖啡、少喝碳酸饮料等。
其次,大量摄入动物蛋白易造成肾结石。市民应控制蛋白类食物的用量,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人体体重每公斤0.8克到1克为标准。肥胖人群更应该控制饮食,把体重维持到正常体重,多吃水果和蔬菜等。
此外,补钙不规律,减少钙的吸收或补充了过多的钙,也不利于防治结石。人们要弄清自己的身体体质,若患有吸收性高尿钙症,应低钙饮食。普通人群,应保证正常的钙摄入,均衡膳食,过高或过低的钙含量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结石多为草酸钙结石,因此应尽量少喝碳酸饮料、少吃菠菜等草酸含量较高的蔬菜。此外,市民平时也应该少盐、清淡饮食,正常人每天摄入钠含量不应超过6克,而高草酸体质的人要低钠饮食,每天摄入不宜超过2克。另外,平时加强锻炼也十分重要。
同时,郭永连主任也建议,市民应每年定期体检,进行B超检查,一旦发生结石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遵医嘱对症治疗,已经确诊患肾结石的患者,哪怕只需要保守治疗的,也要定期复查。定期B超检查,也可有效预防肾癌的发生和加重。市民一旦出现腰痛、发热、血尿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