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日趋健全 85后创业者环保专利成数字应用场景

湖北日报 2021-07-17 16:10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通讯员董黎)7月15日,武汉一家工地的塔吊上,不时喷出毛毛细雨,从高空喷洒地面,工地降尘率达80%。这是武汉不久前发布的首批271个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中的一个,其技术来自一名85后的创新。

武汉毳雨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科技型环保技术企业,推出的“互联网+智慧建管协同管理平台”,入选为武汉数字经济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场景项目,核心技术之一正是喷出毛毛雨的“互联网+智能喷淋系统”。

从2016年创业初被多个“山寨”公司仿冒,到5年来再未遇侵权,入选武汉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参与智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毳雨公司负责人李恒深有感触,“武汉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越来越好了。”

1988年出生的李恒,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还在读大学期间,他就发现武汉的工地多是采用洒水车和地面喷水进行降尘,覆盖面积小,效果并不明显。

一次在跑工地的过程中,高耸的塔吊给了他灵感:“高空降雨”效果可能更好。零部件都是整体设计,想装上喷淋装置,非常困难。李恒钻进实验室不停地试验,靠着创业的一股冲劲和韧劲,硬是把这事做成了。

2012年,他凭借自己的专利正式注册了公司“毳雨”,他的专利技术原理是将水雾化,如同毛毛雨进行高空喷淋,当施工现场空气颗粒物PM10达到一定浓度时,智能喷淋系统判断是否超标,如果超标随之启动喷淋。既不耽误工程施工,也达到降尘效果。

2016年,李恒遭遇“成长中的烦恼”,企业产品被仿冒侵权。当时在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帮助下,侵权方最终拆除了侵权设备并赔偿。该案入选了2016年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李恒表示,市、区两级知识产权部门,以及岱家山科创城的基层知识产权保护站,经常主动对接服务,解答知识产权方面的最新政策,确保相关补贴奖励落地落实。

2017年,企业开发出全国首例“互联网+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管理系统,取得相关专利。上个月,企业又申请了与智慧城市治理相关的2项专利。目前,企业获得授权相关知识产权已达20多项,500多个工地使用“互联网+智能喷淋系统”。去年底,毳雨制定的关于高空智能喷淋降尘系统的企业标准,已更新到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