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国漫电影频出圈,你的国漫记忆是什么?

南海网 2021-07-14 17:21


近日,一部以“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为灵感,创造了一个奇幻瑰丽而又充满东方魅力的广袤地下世界的国漫电影《俑之城》上映,在网络上又掀起一阵国漫热风。

不同于一般传统文化故事的改编,《俑之城》原创了一个全新的IP“俑”,他们有自己的文明体系,有感情、有思想,生龙活虎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影片制作精良,高水准的画面与特效表现,让每一帧都美轮美奂。

尽管有人评价剧情较弱,但我们可以从影片中漫溢的古风元素看出主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运用,这也撑起整部影片的内在文化底蕴。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仿佛得到了独门秘籍一样出现许多评分较高的作品,这个独门秘籍其一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运用。

要说中国动画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可是打中国动画诞生之初就有的传统。

提到中国的动画片就不得不提到的一个名词就是“万氏兄弟”,说他们是中国动画之父也不为过。万氏四兄弟自幼便对绘画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并且立志要拍出一部中国的世界级动画大片来。但是由于中国动画片起步较晚,相关技术不成熟,万氏兄弟便闭门苦学,废寝忘食地研究动画制作与放映问题。

后来多亏有贵人相助,他们加入了长城画片公司。

可谓千里马终于遇到了他们的伯乐,1925年《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这个中国动画雏形出现;1926年《大闹画室》诞生,讲述了一位画师在画画中喝下墨水变成一个小黑人的故事,而这个小黑人也亲手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第一页。就像解开了封印一样,万氏兄弟的创作才华喷涌,创作题材逐渐广阔起来。

虽然那时还是模仿美国动画的模式,充满着洋味,但中国动画自此走向了成熟。

“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中华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回首20世纪末的中国动画,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1961年万氏兄弟创作的代表着民族经典的《大闹天宫》,可谓“天花板级别”。当年一经上映,就在国内外的电影节拿奖拿到手软。

影片里的画风构图至今看都十分优秀。

同年上映的《小蝌蚪找妈妈》加入了中国水墨元素表现手法的动漫,首次亮相就让全世界惊叹。

《山水情》则是把水墨元素运用到极致,被公认为水墨动画至今无人超越的典范。该片融入中国的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杰出的水墨技法和古琴技艺无不出自大家之手,折服无数中外人士。在2006年法国昂西动画节的一百部作品中,它是唯一入围的中国动画。

由壁画“鹿王本生图”改编而成的《九色鹿》,不论是对壁画原生之美的运用,或是对配色的调比,都堪称动画界的典范。

这些动画电影不论是画风、情节还是人物塑造,都是当时甚至现在的世界一流水平。

富有中国特色是这个时期中国动画最大的亮点,这些丰满形象的人物都带着浓浓的中国色彩。它们大多出自中国的经典古籍,结合皮影、剪纸、水墨、木偶等中国经典文化。那一时期出现了一部部让国人惊叹不已同时又泪流满面的经典大作。大批优秀本土动漫的出现,使中国开创了一个动漫盛世。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优秀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两个时代的国漫与之前比较,确实进步不少,可仍与外国的动漫存在很大的差距。日漫和美漫都已到了较尖端的水平,而国漫的制作水平依然不能在影视界立有一席之位。

动画片《黑猫警长》片段

2006 年后,国产动画电视片在荧幕上开始传播,电影工作者敏锐地嗅到了中国动漫市场的商机,掀起了动画电视片的电影化的热潮,出现了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系列电影,但主要面向低龄儿童观众,这些电影无论是艺术质量还是创新程度都不算高,票房也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

直至2015年,《大圣归来》为国产动画带来了新的曙光。

电影采用了好莱坞的经典结构,东方的经典故事配合通行全球的3D特效,东方神韵的武打设计,把路人皆知的神话题材,拍出了温暖世界的侠义情怀。

紧随其后推出的《大鱼海棠》在上映之后引发了诸多观众的热议。尽管剧情方面还有欠缺,但在画面的制作上无论是以客家土楼为原型设计的“神之围屋”,还是主角们大红色民俗服装,随处可见的灯笼、轿子、脸谱等元素,都是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呈现,影片每一帧都像一场视觉盛宴。

2017年,中国内地首次自主分级PG-13(建议13岁以上的人士观看)的动画电影《大护法》上映,影片一些暴力血腥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这是我国动画电影分级制度的突破,动画不再是儿童专利,也让我国动画电影又向前迈进一步。

2019年的口碑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证明了国产动画的突出实力,影片没有沿用元素叠加的改编套路,而是尝试进行彻头彻尾的神话重述,从而使一个“老故事”焕发出反映当代文化追求的“新面貌”,对传统文化题材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贵尝试。

由此带动的哪吒系列周边产品一上市就被众人抢购。

以及延伸的各种表情包火遍社交网络,当然这也归功于电影对人物生动有趣的塑造。

同年《罗小黑战记》上映,影片试图探讨的主题并不幼稚——人类与妖怪的共存与对立,引申出的恰是人与自然,乃至与自身如何相处的话题。其幽默化表达和中国风的巧妙运用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口味,更突破了国人对于“中国风”的固定思维。运用返璞归真的二维手绘完成了一段唯美舒缓的国风叙事,虽然没有成为一鸣惊人的 "出圈"爆款,却收获了大量动漫爱好者的"共同投票"。

2020年国庆档上映的《姜子牙》被认为是站在了前作的肩膀上,该片团队此前推出现象级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其中颠覆性的人物塑造令人们感受到“我命由我不由天”之燃。历时四年创作的《姜子牙》,在视觉呈现上给予观众一个全新的封神世界。

这些作品展现出与过去差别的审美取向,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不仅得到了大众的好评,也受到了业内的肯定,使人渐渐看到了国漫的崛起希望。

除了回顾这些已上映的精彩影片,今年还有几部即将上映的新片值得期待~

《济公之降龙降世》

由靳东总监制,刘志江担任总导演兼总制片人,乔彧执导的国产动画电影《济公之降龙降世》将于7月16日全国上映。影片以少年济公的形象呈现,讲述降龙罗汉为天下苍生以命相抵,又在转世之后历经苦难,再次悟道重获金身,让天下得以回归安宁的故事。

《白蛇2:青蛇劫起》

追光动画《白蛇:缘起》团队续写传说,《白蛇2:青蛇劫起》将于7月23日上映。小青战损装新造型美中带飒,俨然独立大女主气势。千年姐妹情,成为她掀翻雷峰塔救出小白的执念,由此展开幻境冒险。顺带说一句,第一部就很精彩,没看的可以先去补补习!

《冲出地球》

作为彩条屋影业继“中国神话系列”《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后全新推出的“国风科幻”系列的开篇之作,《冲出地球》历经六年筹备制作,将于7月30日上映。这也是中国动画电影首次对“科幻”题材的尝试——国漫不止有“神话”,更要有“未来”。

《雄狮少年》

由张苗监制、孙海鹏执导、里则林编剧的现实题材喜剧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将于8月6日上映。该片将喜剧、竞技、励志类型进行杂糅,讲述有关梦想、成长、友情的故事。影片延续了优秀国产动漫的“国风”基因,把国粹中的醒狮文化融入少年追梦的故事里,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之余,将高燃热血气质烘托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对底层小人物的真实剖析,引发观众高频共鸣,传递出“勇敢追梦,相信奇迹”这一普世情感内核。

从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国漫的崛起,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对国漫来说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不短的路要走。

也许正如“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在《计算机器与智能》中那句著名的结尾:

“我们的目光所及,只是不远的前方,但是可以看到,那里有许多工作要做。”

来时聚散,山高路远,国漫崛起,未来可期!

你还记得看的第一部中国动画作品吗?

整合自羊城晚报、光明网、豆瓣影评、文汇报、新华社、环球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