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堵点 破难题 促发展 | 无证经营、救生员配备不全……海口不少小区泳池存安全隐患

南海网 2021-07-12 23:03

开栏语:

溺水被称为海南青少年所面临的“头号杀手”,炎热的夏季,特别是放暑假后,更是学生溺水的高发期。花朵尚未绽放便永沉水底,实在令人痛惜。不管是小区游泳池,还是海边、水库、水渠、鱼塘、建筑工地水坑等户外水域,都是容易导致学生溺水的危险区域。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持续推出系列报道,关注中小学生暑假生活中各类突出现象,在敲响“安全”警钟的同时,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从而营造安全、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呼吁家长们在暑假期间,要看管好孩子,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让溺水悲剧一再上演。

点击查看视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天宇 实习生 颜天斌

暑假是孩子们游泳的高峰期,特别是小区游泳池更是孩子们的消暑去处,但这些泳池的安全卫生是否符合规范成为广大市民关心的问题。近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对海口市多家小区游泳池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

问题1

部分小区游泳池未取得《高危证》仍在营业

游泳属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游泳场所需要具备什么资质才能营业?近日,新海南客户端记者从海口市举行的游泳池办证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游泳场所运营方除了需要取得《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外,必须取得文体部门颁发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高危证》)。目前海口泳池《高危证》的审批权限已下放到各区审批办。届时,泳池运营方需提交申请书,游泳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救生员资格证书、健康证、身份证,举办培训活动的提供社会体育指导人员资格证,安全保障制度措施等10余项材料的复印件。若办不起相关证件就开始营业,则属于违规行为。

然而,新海南客户端记者连日来走访了海口市的多个小区游泳池,发现不少小区游泳池未主动公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及《高危证》等证照,有的更是在未取得《高危证》的情况下“偷着”营业。

7月5日下午,记者走访海口市琼山区天上人间小区游泳池时,未发现该泳池的《高危证》《卫生许可证》等证照。现场一名身兼数职的管理人员说,泳池是他们老板承包的,具体情况不了解,而记者向该泳池承包人钱先生了解此事时,钱先生称,他今年才接手该泳池,目前已经取得《卫生许可证》,目前正在办理《高危证》。

类似问题,还出现在海口市美兰区鸿天阁小区游泳池,7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小区走访时,三名教练员刚刚完成上午的游泳教学,记者在现场发现了该泳池的收费标准,但没有发现该泳池的任何证件,面对这一问题,现场一名教练员只拿出了泳池的《卫生许可证》,而《高危证》,该教练员则表示正在办理中。

“没有取得《高危证》可以营业吗?”记者问。该教练员表示“当然可以营业!”

7月7日下午,在海口市美兰区美祥横路附近一公务员小区内,记者向承包泳池运营方询问是否有《高危证》时,对方一名汪姓负责人表示,《高危证》在公司,回公司后会拍照发给记者,但如今已经过去了6天,这名负责人仍未向记者发送《高危证》。

新海南客户端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以海口市琼山区为例,目前该区有70多个小区配备了游泳池,但取得《高危证》的游泳池也才20余家,对于《高危证》缺失的原因,有的是不知情,有的则是条件难以达到要求办不了证。

问题2

救生设备配备不齐全的现象普遍存在

小区泳池的安全管理,救生器材必不可少。在《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中,对泳池场地、设施设备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和要求。在场地、设施设备方面,要求泳池池壁及池底光洁,不渗水,浅色。要求泳池无视线盲区,应有醒目的深度标识、深浅隔离带。在安全保障方面,要求配置救生观察台,救生浮标、救生圈、救生杆、救生板、救生绳和护颈套等救生器材摆放在显著位置,取用方便。游泳池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的,应至少设置2个救生观察台等。

然而,新海南客户端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小区泳池边并未标明泳池水位的深浅,救生圈老旧、部分安全设备不齐全等现象较为普遍。

7月5日下午,记者在江畔人家小区走访发现,偌大的泳池没有一个救生观察台,就连救生圈都没有,更别说救生绳、护颈套等救生器材了。针对此事,现场一位许姓管理人员表示,由于江畔人家小区和绿色佳园小区的游泳池都由他们公司承包,而绿色佳园小区的游泳池还未办理《高危证》,就把江畔人家小区游泳池内的相关设施设备搬到绿色佳园小区游泳池申请《高危证》了。随后,记者来到绿色佳园小区游泳池看到了两个救生观察台,但其他救生器材也存在缺失的情况。

7月6日下午,记者走访滨江帝景小区游泳池发现,泳池有水深的提示牌,但池内并没有用绳索将深浅区域区分开。环视整个游泳池,记者只看到两个救生圈,救生绳和护颈套等救生器材则存在缺失的情况。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小区没有救生观察台、救生杆等救生器材,这些均给救生员巡查和救生急用带了难度,不利于救生的监督和实施工作。

问题3

救生员配备不全、无证上岗是小区泳池的硬伤

保障小区泳池内的人员安全,救生员是经营公共游泳场所必须配备的专业人员之一。根据规定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及以下的游泳池,应当至少配备3名救生员;每增加250平方米及以内,需增加1名救生员。

然而,新海南客户端记者连日来走访了海口10余个小区的游泳池,发现小区泳池均存在救生员配备不全的情况。

教练员在海口椰海雅苑小区游泳池进行游泳教学时,岸边无救生员。记者 王天宇 摄

7月7日下午,记者探访美兰区美祥横路附近一公务员小区游泳池时,一名男性救生员向记者坦言,自己是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取得救生员证书,而据泳池门口的一名管理人员介绍,当天该泳池配备了两名救生员,而另一名救生员则是临时“顶班”的一名上了年纪的女士。

“这名女士的老公是我们的救生员,因老家有急事回家了,她只是临时替老公几天……”

在绿色佳园小区游泳池内的安全管理情况更加糟糕。7月6日上午,记者探访该游泳池时,泳池内5名孩子在一名教练的带领下分批学习游泳,然而,池边除了一名家长,竟没有一个救生员。此外,在首丹雅苑小区游泳池内,也只配备一名救生员。

救生员无证上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7月7日下午,记者探访海口市美兰区的枫丹白露小区游泳池,按泳池的大小计算,该泳池需配备5名救生员,但当天也只有2名救生员在岗,而且还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为什么不去考个证?”记者问一名救生员。“考证干什么,这只是个临时的工作……”这名救生员说道。

无证上岗的救生员也出现在琼山区的江畔人家小区游泳池内,7月5日下午,记者走访时经询问得知,两名救生员均未考取救生员证书,还是在校的学生。现场一许姓教练向记者坦言,救生员不能连续在岗两个小时,超过两个小时就要换岗,为此,这个泳池就要配备16个救生员,但现实情况根本请不起,因为游泳这个行业季节性强,每年就两三个月的高峰期,要是按规定配备救生员,整个海口没有几个泳池能达标的,到时一查都是问题。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泳池承包人向记者透露:不少泳池承包人均属于“短包人”,仅在学生放暑假的七八月份承包。长期聘请有证件的救生员很不划算,再加上海南这个暑假进行游泳的普及培训,持证上岗的救生员非常短缺。所以一些承包人铤而走险,聘请一些无证救生员“顶岗”。

问题4

救生员身兼多职,工作常开小差

连日来,新海南客户端记者探访了海口市多个小区,发现不少泳池救生员上班期间注意力不集中,聊天、玩手机等“开小差”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小区泳池救生员还存在身兼多职的情况。

海口天上人间小区游泳池救生员在玩手机。记者 王天宇 摄

按规定,在小区泳池内从事救生员工作,就不能同时在泳池内从事其他“兼职”,但天上人间小区游泳池的一名救生员则身兼多职,他不但是游泳池内的教练员、售票员、还是卖烤肠的销售员及打扫卫生的卫生员。记者在停留的半个小时内,这名救生员忙起来只顾卖烤肠,有孩子玩耍期间因为摩擦起了冲突,都顾不过来。

而该泳池另一名救生员虽坐在救生观察台上,但也经常心不在焉。一会儿扣脚,一会儿玩手机……

在椰海雅苑小区游泳池内的安全管理情况令人担忧。7月6日上午,记者探访该游泳池时,泳池内有20余名中学生在一名教练的带领下分批学习游泳,然而,池边除了部分家长,竟没有一个救生员。记者到泳池门口处询问一名男性管理人员泳池为何不配备救生员时,这名男子说,他就是救生员,因为池内都是中学生在学游泳,况且有教练在池内,不会出现问题。

家长陪同孩子游泳时,在池边玩手机。记者 王天宇 摄

除了部分救生员看管泳池时心不在焉,一些陪同孩子前来泳池游泳的家长将孩子“丢”到泳池后,自己则在一旁刷视频、玩游戏。这一现象,记者在滨江绿都小区游泳池、首丹雅苑小区游泳池等多个泳池都有发现。

“可要看好你的孩子呀……”7月5日下午,记者探访天上人家小区游泳池提醒一名家长时,这名家长对此不以为然,“孩子有救生圈、现场又有救生员,不会出问题……”

问题5

水质检测公示牌“形同虚设”

按照相关规定,泳池经营方需在泳池边设置提醒,如有传染性疾病不得进入泳池。泳池还需设置通过式浸脚消毒池及淋浴设施,进入泳池前要消毒。此外,小区游泳池必须进行日常的水质检测和公告才能正常开放和经营泳池。

海口椰海雅苑小区游泳池的浸脚消毒池没有水。记者 王天宇 摄

但是新海南客户端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小区泳池的浸脚消毒池没有水、水质检测公示牌空白等现象比比皆是。

记者7月7日下午走访海口香榭花园小区游泳池时,在泳池入口处看到了一块公示牌,公示的检测项目包括水温、游泳池余氯、pH值、浸脚池余氯等四项,但是公示牌上的日期则还停留在2021年7月4日。

在绿色佳园小区游泳池,虽然在墙壁上张贴了游泳池水质自测公示牌,但这块公示牌上却并没有任何检测数据。

而在椰海雅苑小区游泳池内的卫生信息公示牌上,已被一个放有泳具的架子挡住,记者靠近一看,公示牌上没有任何信息,看上去已被弃用。

绿色佳园小区游泳池的水质公示牌成了摆设。记者 王天宇 摄

走访中,不少小区业主表示,他们大都通过肉眼判断泳池水质的好坏。绿色佳园小区一业主告诉记者,小区泳池今年5月开始营业,期间从未见过泳池换水,只看到有工作人员往泳池里撒消毒粉。她认为小区泳池水质状况堪忧,她很少让孩子去玩。

业主们担心的不无道理。一名从业10余年的游泳教练告诉记者,小区泳池的水不会彻底换水,一般都是循环使用或补充流失的水量,对于如何打扫泳池内水的卫生,通常采用吸尘加撒药的方式。目前泳池用水被纳入商业用水行列,如频繁换水成本会大幅度很高。

“泳池内的水质经检测达不到标准是不允许营业的,直到将水质处理到合理值内,才能继续营业。”海口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琼山分局卫生健康行政执法大队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水质及相关消杀措施符合标准,卫生部门工作人员会定期巡查。此外,如果小区泳池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市民可以拨打12345热线进行反映。

部门:海口10月底前对全市经营性泳池进行全覆盖整治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海口市目前办理《高危证》的小区游泳池有179家,但未办《高危证》的小区游泳池还有很多。

“目前,海口正在专项整治经营性游泳池(场、馆),在前期的调查摸底过程中,我们发现游泳场所存在未办《高危证》,救生员配备不足、无证上岗、工作不认真,安全措施达不到标准等问题。”海口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检查经营性游泳池(场、馆)《高危证》经营范围和有效是否超限、有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救生员数量、持证上岗、佩戴醒目标识是否符合规定;许可证、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溺水抢救操作规程、溺水事故处理制度、体育设施,设备、器材的使用说明及安全检查制度、救生员定期培训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社会体育指导员、救生员的姓名、照片、职业资格证书编号等信息是否悬挂在显著位置;游泳池壁及池底是否光洁、不渗水、呈浅色;游泳池有无视线盲区;池面是否有醒目的水深度、深浅水区警示标识,是否 设置标志明显的深、浅水隔离带;是否配备救生浮标、救生圈、救生杆、救生板、护颈套等救生器材等内容。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专项整治,将集中治理经营性游泳池(场、馆)突出问题,实现在10月底前对海口全市的经营性游泳池(场、馆)百分百、全覆盖整治,切实提高游泳池(场、馆) 负责人或经营者法律意识,全面压实游泳池(场、馆)经营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刻吸取历年溺亡等责任事故教训,营造安全、卫生的游泳健身环境,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