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天子山位于梁子湖畔,三面环水,海拔106米
天子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天子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者正在讲解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通讯员 王夫之 刘龙腾 李春兰
武汉江夏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内的天子山,位于梁子湖畔,三面环水,海拔106米,是江夏南部沿湖最高山。
相传南宋时,“皇族”赵松与名门之后张叔泗在此招募兵勇抗金,后因报国无门憾而投湖。后人为纪念他们,将梁子湖畔这座山命名为“天子山”。
保家卫国的火种一直在天子山延续。从战火纷飞的大革命时期开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积极投身革命,十几支抗日游击队在这里留下足迹。
2012年,天子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对外开放,年均三万人次游客前往参观并接受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
地名由来
抗金志士安葬“皇陵”
相传,天子山由来与南宋“皇族”赵松有关。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开封城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所俘,皇族直系未能幸免,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只身逃脱,南下建立南宋政权,定都临安(今杭州)。
为了收复失地,中原大地众多仁人志士,与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其中一人名叫赵松。
据居住在江夏的张谔后人传述,赵松乃是宋徽宗第十子。张谔,唐朝诗人,景龙二年(708年)登进士第,曾任江浙、荆湖等道置茶盐副使。他曾雇佣江夏湘东里(江夏土地堂)张公山一带的船工。据后人介绍,张谔乃性情中人,与这些船工结下不错的交情,后来张谔长居于此。400多年后,张谔玄孙、抗金名将张叔夜,带着家中弟兄回到江夏张公山祭祖,曾在青菱湖畔落脚。据传,今江夏大桥青菱湖西南那座“夜泊山”,是为他当年夜宿之地。
靖康之变后,张叔夜一门除了三弟张叔泗外,均自戕殉国。
在外的张叔泗惊闻噩耗,欲投黄河自尽,被好心船夫救起。船夫好言相劝,“如此,何不广联志士,共赴国难。”于是,张叔泗回到开封,遇到赵松,两人来到江夏张公山一带,招募青年勇士,扩军备战。
然而,“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偏安江南的南宋君王让张叔泗、赵松报国无门,两人投入江夏张桥湖自尽。
张氏宗亲及地方豪绅,将二人葬于江夏临梁子湖的高山上。当地有名望长者认为,两人保家卫国,功绩不在宋高宗之下,便将这座高山称为天子山。天子山脚的墓地叫皇陵,因地形三面环水,好似一口袋形,故称皇陵咀,并沿用至今。
江夏文化学者彭敦运认为,“赵松是宋徽宗第十子”的说法与史实有出入,猜测赵松可能为皇族赵氏旁系,或因在地方为招募兵勇名正言顺,而杜撰皇亲。
星火燎原
革命红旗遍插天子山
在江夏梁子湖风景区内的天子山中,葱郁树林掩映下,保福天子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挺立。夏风吹过,林间枝叶簌簌作响,仿佛在向来此瞻仰的后人,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
1924年,随着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董必武派葛达等进步青年到天子山保福地区传播革命火种,建立党组织,组织农民自卫队,打土豪分田地等系列革命活动,出现了红旗遍插天子山的革命形势。
大革命失败后,葛达奉命转入地下坚持斗争,在环境极端险恶的情况下从事地下工作,有亲戚劝他去教书,过个清闲日子,他说“雪封世界任他白,我信人间总有春”,以此表明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心迹。
由葛达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葛震寰,在天子山地区率先成立了保福农民协会,并成立了农民自卫军,开展打倒土豪劣绅、减租减息活动,喊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保福地区也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梅林、王班苏维埃政权。
这块红色土地上,还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后来在“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杀害。1990年,经党中央批准,在江夏区纸坊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塑建纪念铜像。
天子山地区的人民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的伟大洪流之中,仅在此活动的抗日游击队就多达十几支,这么多的人在这里打仗、驻营,机械枪支需要修理,受伤的战士们也需要医治,人员在这里补给,部队在这里调整,这里就成了一个补给基地。
天子山军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解放前,保福地区人口不到5000人,在革命的峥嵘岁月里,保福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革命献身的烈士就有91名,惨遭敌人杀害的无辜群众有350余人。
小康之路
红色旅游带动村民增收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栩栩如生的浮雕,展现的人物都是出自于江夏或者在江夏参加过革命的英雄先烈……”近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天子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位年轻的讲解员开始解说。
年轻的讲解员是来自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学生党员志愿者,在这个暑假,他们将在这里为来访游客讲好天子山下的红色故事。
“基地于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后,年均有3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并接受红色教育。”基地负责人陈晓山介绍说,为了进一步完善教育基地配套功能,发挥教育基地的集聚辐射作用,推动老区红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江夏区全新升级了基地及配套工程。
如今,红色经济的辐射作用已开始显现,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大力发展农家乐经济,“不仅让游客接受了红色教育,欣赏了梁子湖美景,还留住了参观游客的胃。”江夏全域旅游中心主任祁金刚说,这些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
以前,这里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有女莫嫁皇陵咀,男扛枪,女驮犁,白衣穿成黑衣洗。”以此形容这里的人民生活苦似黄连,皇陵咀也有“黄连咀”的说法。
“如今,红色乡村旅游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让这里的村民早早过上了小康生活。”江夏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几年,除了红色旅游,天子山地区还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形成了苗木种植、采收、运输一条龙经济。
记者了解到,天子山周边的保福祠村于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目前,该村已有3000余亩田地林地,种植樟树近十万棵,其中仅脱贫户种植绿化树面积就达近600亩。
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地区正在探索从生态资源消耗型向利用生态资源型的产业结构调整。当地的规模化苗木种植,已成为地区产业名片,不仅实现经济效益提升,区域增绿效果同样显著,当地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