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1977年看的《大浪淘沙》。那几年,有太多“重放的鲜花”,太多的老电影复映。但这一部旧而新:它是老电影,珠江电影制片厂1965年或1966年就已拍好,但直到逾10年后才首次与观众见面。因此,1977年堪称它的元年。
这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讲述了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四位结义的山东青年靳恭绶、顾达明、杨如宽、余宏奎在革命大潮中的追求、奋斗和分化,再现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正如电影主题歌所唱的,“历史渣滓沉水底,英雄成长在红旗下”。在那个大革命时代,这是势所必然。
让我感到亲切的是,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这部电影,也讲述了长江和湘江故事。该片相当一部分剧情发生在湖北,更确切说是在武汉,湖北元素颇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电影中,以武汉为场景的,我看过《风暴》《革命家庭》,《大浪淘沙》有多处。我查阅了网上该片视频,发生在武汉的,共两段剧情。电影全长2小时零4分钟,其中武汉部分,是39—107分钟,144—152分钟,累计76分钟,如再加上主人公从长沙回汉,超过全片一半篇幅。
随着片中出现汀泗桥大捷的号外,北伐军攻克武汉,这些山东青年从济南坐海轮溯江来鄂。武汉关下,他们亲睹北伐军进驻并收回英租界;青年们临时寄寓之地,是“武昌旅社”——这里会不会是武汉历史老街区斗级营?练兵场上挥汗苦练,那应该是在武昌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靳恭绶离汉去长沙分校前,和女主人公谢辉漫步长江边,浪一进一退,不时涌上江滩……而片名《大浪淘沙》,也自带湖北元素,出自那首著名的咏写湖北三国战事的词:《赤壁怀古》。
但《大浪淘沙》不止这些。它镜像时代风云更直接,场景更广阔,故事更激动人心。
比如北伐。我未详细考证过,印象中,这好像是唯一一部正面反映了北伐的老电影。收回汉口英租界那段,洋大人一改昔日倨傲为毕恭毕敬,普通的中国民众欣喜欢腾。谢辉眼含热泪,说,“只有今天,我才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话至今打动我。
《大浪淘沙》是寻路故事。它揭示,道路决定命运,于国家,于个人,都是如此。
山东青年到武汉后,最初的分野就出现了。他们走上不同道路。靳恭绶、顾达明、谢辉和刘芬投考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爱好画画的杨如宽报名参加了北伐军宣传队,余宏奎则投靠了他的昔日老师、任国民党35军参议的薛健白,堕落为革命的叛徒。
更大的考验和分野还在后面。继“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1927年5月,反动军官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即“马日事变”。反动分子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已经入党的靳恭绶、顾达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杨如宽亲睹二次北伐失败,悲观失望,回了山东老家。余宏奎更站到反革命一边,暗杀军校教官、昔日老师,又带人追赶拦截抓捕军校学员,被结义兄弟击毙。靳恭绶、顾达明等最后随部队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走上“千回万转势更大”的革命之路。
电影中的靳恭绶,有一位适时出现的革命引路人——赵老师。初到济南,赵老师在大街上见他同情乞丐并倾其所有,便带他到码头。只见许多苦力包括瘦骨嶙峋的老人,吃力地负荷沉重的麻包,在跳板上踉踉跄跄,终于不支跌倒,监工的皮鞭狠狠抽过来……目睹此情此景,靳恭绶热泪盈眶。赵老师乘机教育自己的学生,此时的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应当为天下所有受苦人谋翻身和幸福。这是效果极佳的情景教育、案例教学。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也下来了。今天说不忘初心,只有重返历史情景,才有更深的感悟与体认。由影片,再证以曾经读到的民国青年(如“三一八”烈士)日记诗文,我确信,在民国,确有这样一群没有“民国范”的青年知识人。最初的中国共产党人,很多就来自他们。他们心系天下,救国救民,不惜个人的牺牲。
音乐为本片增色不少。电影一头一尾及中间,都出现了主题歌《大江东去浪淘沙》。罗荣钜领唱的主题歌,内置了中国革命的主题词:“砸碎镣铐和锁链,建设富强新国家。”“向着那旧世界勇猛冲杀。”“誓把那旧世界彻底打垮”。从“旧世界”到“新国家”,那是一个必需的历史进程,那也是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中国的前途,端赖于此。而江城武汉,正是一个合适的见证地。
就《大浪淘沙》我问一位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人,她也看过,并且也印象深刻,认为在红色老电影中,也是比较经典的。这就对了。真正的经典,不因人而移易,也不因时间而移易。经典克服时间而不被时间克服。
8年前赴京,在琉璃厂淘旧书,见到朱道南的《在大革命的洪流中》。电影《大浪淘沙》就是根据这本自传改编的。作为纪念,我买下了它。
(姜洪)
重品红色经典 赓续红色血脉
从电影《红孩子》《小兵张嘎》《鸡毛信》《闪闪的红星》《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到《延安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洪湖赤卫队》《铁道游击队》和《红色娘子军》《和平保卫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林海雪原》……曾经,这些反映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优秀电影作品,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在新时代重温这些红色经典,我们不仅在追寻革命先烈的光辉足迹,更是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将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