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张阳春、通讯员朱世坤)“你儿子因车祸生命垂危,赶紧给我们医院账号打款,不然性命难保。”“你名下的这个电话号码,正在发送大量违法短信,请你配合公安机关调查。”……这样的诈骗电话你接到过吗?一旦上当,可能会被骗到倾家荡产。7月8日上午,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深入“平安建设”联系点利川市凉雾乡狮子村,通过群众座谈、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工作人员围绕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及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进行宣传,详细介绍了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熟人诈骗、贷款诈骗、刷单诈骗等十几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方法,讲解各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作案方式等套路,向村民揭露犯罪分子的丑恶行径。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干部胡斐介绍,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团伙化、跨境化、精准化、多样化等特点。他提醒村民,要守好自己“钱袋子”,千万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绝对不向任何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更不能向陌生人转账。万一上当受骗或怀疑自己已经上当,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虽然诈骗方式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但牢记“六个一律、八个凡是”是防止上当受骗的关键。胡斐解释,“六个一律”是:接电话遇陌生人,只要谈到银行卡的,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所有短信,让你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只要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的,一律挂掉;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只要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八个凡是”是: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汇款的,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打款的,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的,统统不要相信。
“网贷前问问自己,无抵押还免息,对方为啥不直接送钱给你?”“理财前问问自己,战无不胜的投资大师,为啥要苦口婆心帮助非亲非故的你?”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干部沈金容围绕谨防网络贷款诈骗、谨防理财诈骗等,告诫村民打好防骗“预防针”,提高群体“免疫力”,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信息,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证信息、存款、银行账号等,对电信网络诈骗“不听、不信、不转账”,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损失来之不易的血汗钱。
“短信诈骗花样多,不予理睬准没错。取款转账多留心,小心坏人设陷阱。陌生来电要提防,多方确认防上当。外地电话不轻信,对方身份要核清。诈骗知识不可少,多方求证保荷包。个人信息很重要,密码账号保管好。诈骗电话莫轻信,一旦遇到要报警。”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干部汪秋元通过一段通俗易懂、朗诵上口的顺口溜,提醒村民防范花样日益翻新的诈骗手法,赢得村民阵阵掌声。
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解答有关问题30余个,签订《不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承诺书》100份,提高了村民对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为创造“平安村寨”营造了浓厚氛围。
狮子村村民孙光安说:“这种‘接地气’的反电信诈骗宣传活动,我们打心眼里欢迎,希望有更多的宣传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将识骗、防骗、拒骗知识带到群众身边,最大限度地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