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傅文婧7月9日报道:东华大学松江校区日前出现了一座“新地标”。这座塑像主人公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而他与东华大学有一段深远的“纺织情缘”。
近代教育家张謇
说起张謇,很多人都不陌生。他倡导实业救国、教育报国,一生创办1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东华校园新落成的张謇塑像,身穿西装、目光坚毅,体现祈贯中西、开拓进取的品格;纱锭造型的底座,奔腾的浪花,象征躬身实业、矢志报国,弄潮江海、通济天下的格局。
张謇除了兴办实业,也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作为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开拓者,张謇创办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大力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纺织技术教育,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与纺织科学技术的运用,为中国近代纺织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謇资料图
1912年,张謇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南通纺织染传习所,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后来学校几易更迭,发展成为南通学院纺织科。1952年,经高校院系调整,南通学院纺织科迁往上海办学,全员并入东华大学(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自此,学校与张謇、与其倾力深耕的近代中国纺织教育有了不灭的血脉渊源。
我国化纤专业学科创始人之一、纺织系统环保专业奠基人方柏容,曾任南通大生第一纺织厂、上海市国棉十九厂厂长的吾葆真,对我国染整工业开拓、发展和纺织染整专业人才培养有突出贡献的诸楚卿,成功首创纺织高校应用化学研究室、在全国纺织行业中率先开展助剂、透湿涂层和感光材料研究的周竑……当时的南通学院纺织科培养了一大批纺织领域的专家学者,并校后他们进入东华大学(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工作,并将张謇亲笔为纺织染传习所题写的“忠实不欺 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带到东华校园,融汇入“崇德博学 砺志尚实”的东华校训,传承赓续东华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呼应国势、筚路蓝缕的育人初心与报国情怀。
新落成的张謇塑像
事实上,东华大学70年的办校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传承践行张謇精神的历史。循着张謇实业救国、教育报国的精神轨迹,东华大学从1951年建校伊始就肩负着助力纺织强国的使命,学校发展的每一步都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需求为根本使命。70年来,东华大学为我国纺织行业及社会各领域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从立志“织漂染练,衣被天下,惠泽众生”到服务“天宫”“天舟”“北斗”“天通”“嫦娥”等重大国家战略,都有一代代东华人的身影。
落成仪式后,师生纷纷前来打卡校园“新地标”,与张謇完成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从今天开始,只要前往学院楼做实验,我都会经过张謇塑像。校园时光能有这样一位纺织行业先驱陪伴,让我倍感亲切。”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朱涵祺表示,“张謇的人生追求、高尚品德和丰功伟绩,激励我坚定爱国报国情怀,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脚踏实地,肩负起‘强国有我’的时代责任与使命。身为一名东华人、纺织人,我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