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为何连续四年得“第一” ——随岳高速中段养护现场探访

湖北日报 2021-07-09 08:59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丁慧 郑玉梅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驱车行驶随岳高速中段,只见路面平整,两侧花木葱茏、生机盎然。

随岳高速,中段是随州至毛嘴段,全长124.7公里,眼下日均通行车辆1.3万辆,其中六成以上是货车。

高速公路“三分建,七分养”,车流量高于全省平均值,该路却连续4年在全省高速公路养护综合检查排名第一。秘诀何在?记者前往湖北交投随岳高速第二综合养护巡检办探访。

“创可贴”4小时除“疤痕”

“报告,钱场互通附近发现坑槽。”对讲机中,第二综合养护巡检办负责人张海兵收到新情况。

5月以来,因国省道维修,经京山收费站上随岳高速的货车增加一倍,道路养护压力陡增。

张海兵带人赶到现场,封闭一股车道。烈日下,路面热浪滚滚。坑槽有一平方米左右,专用机器切开0.25米深的口子,多功能养护车轰鸣开来,通过自带的搅拌系统,冒着热气的黑色沥青混凝土灌注到坑槽的“创口”。最后,施工人员卸下车辆前端挂的轧路机,碾压新铺的路面。

“处理这样的坑槽,以前要‘养生’28天,现在仅需4个小时。”张海兵说。快的背后,是用一种新型的快凝混凝土替代了传统混凝土,瞬间强度则提升至50兆帕,好似用一个“创可贴”快速除“疤痕”。

这只是养护“神器”之一。记者看到,投资190多万元购买的多功能养护车,不仅能自动拌和混凝土,还能将破碎的废料综合利用,生态环保。同步碎石封层车,仅需一人操作,替代以前需10多人干的活儿,让公路养护告别“人海战术”。随岳高速还在全省高速公路系统首次引进ERE钢桥面环氧铺装技术,用这种“微表处”技术清除车辙印,只需半天完成,而以前铣刨摊铺需两三天。

提前养护防大病

养护100多公里的路段才10人左右,更多依靠科学技术、管理。在综合养护巡检办试验室,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检测直径15厘米的沥青样本,得出配比、油石化等数据。这个我省首家高速养护标准化工地试验室,每年可检测12类项目,用1万多种数据为超前养护打基础。

尽管养护插上科技翅膀,但人工巡查仍是重要一环。

在位于京山市的第二综合养护巡检办,57岁的监理组长邓念荣,人称“铁人老邓”,为啥这样叫?

“我是徒步冠军,一年走坏三四双鞋。”刚巡路归来、T恤湿透的老邓笑着说,裂缝、坑槽等一旦进水,很容易引起层面下塌,通过每天徒步巡查,能及时发现小病害,快速处理后避免酿成大隐患。

在张海兵看来,高速养护和人治病一样,不提前养护,小病易积累成大病害,这需要融入“前置养护”的新理念,通过超前预测精准施策。去年,随岳高速中段养护、监理、施工建立联合党支部,提高养护效率,实施“小处方”100多个,前置养护路段10多公里,节省养护资金400多万元。“比积累大病害后再处置,前置养护至少节省20%的养护资金。”去年,该段PQI均值(路面使用性能指数)高于全省平均值两个百分点。

如今,以随岳高速中段养护为标杆,湖北高速上的新科技、新工艺不断涌现。据介绍,到去年底,湖北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230公里,5年累计投入资金101.74亿元进行道路养护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