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堤竖起生死牌

楚天都市报 2021-07-01 08:00

簰洲湾长江大堤守护一方安澜

簰洲湾抗洪纪念馆内的抗洪生死牌浮雕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辉

抗洪精神

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坚守在防汛抗洪救灾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6月18日,湖北嘉鱼县簰洲湾镇中堡村,连片的良田生机盎然。一条蜿蜒的长堤,守护着这一方平安。这里就是1998年特大洪水冲击下,湖北咸宁簰洲湾堤段的溃口遗址。

23年前的夏天,全国各地齐心抗击世纪洪魔,湖北是最重要的主战场。军民一心奋勇抢险,在嘉鱼县约98公里长江干堤上竖起一座座“生死牌”,以党性光辉守护家园,铸就坚韧不拔的抗洪精神。

鏖战80多天战胜八次洪峰

6月18日一早,极目新闻记者来到簰洲湾98抗洪纪念馆,大厅里满壁的浮雕映现出1998年夏天,军民团结一心抗击洪水的英勇景象。浮雕上的生死牌写着:誓与大堤共存亡!馆内一座解放军战士在长江之畔筑堤抢险、严防死守的群像雕塑,更是生动再现了当时与洪水拼命的壮烈场景。

那年从6月开始,簰洲湾洪水险情严峻,不论部队官兵、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洪魔的战役当中。各级防汛指挥员层层立下“军令状”,江堤各防段纷纷竖起“生死牌”,防汛物资源源不断运到抗洪一线。江堤之上,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应急分队、抢险突击队、敢死队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展现出顽强的抗洪精神,誓死保卫簰洲湾长堤。

英烈不朽,丰碑永存。1998年8月1日,在多次强大洪峰的冲击之下,簰洲湾合镇垸出现溃口,执行长江干堤抢险任务的广州军区空军高炮某团225营及广州军区某舟桥旅5营的解放军官兵中,包括连指导员高建成在内的19人以身殉职。

正是这股英勇无畏的抗洪精神,激励全体抗洪军民奋力鏖战八十多天,战胜八次洪峰。

19名人民子弟兵牺牲在簰洲湾

19位在簰洲湾抗洪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都是人民英雄,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彼时担任连队政治指导员的高建成。抗洪纪念馆中,高建成的雕像傲然屹立,背后的梁柱上刻注着他和战友们用生命诠释的抗洪精神。

1998年7月27日,高建成所在连队接到驰援簰洲湾抢险抗洪任务,他出发前给老母亲写下了这样一封信:“妈,我马上就要带兵执行任务,现在家里置了新房,等我抗洪胜利回部队后,就用休假机会接您老人家来和我们一起生活,享受晚年幸福。”

哪知,这竟成了一封诀别信。8月1日,高建成率部参加抢险战斗。急行军中,长江大堤已然决口,连队突遭洪水袭击,四五米高的巨浪扑面而来。紧急关头,高建成不顾个人安危,迅速组织抢救遇险群众和官兵。救生器材不够,他立即脱下救生衣硬塞给新战士。

被迫弃车转移时,高建成坚持最后一个离开。在与洪水搏斗的两个多小时里,他不断地为大家鼓劲,高喊着:“有党员和干部在,我们一定能够冲出去!”

这一场抗洪战斗里,高建成先后救出8名群众和战士。当洪水越来越大,他和连长决定,把两棵“救命树”留给几名体弱的战士,自己直面危险。当晚9时许,高建成用尽力气将洪水中挣扎着的新战士刘楠推到一棵大树边,自己却被一个巨浪卷走,壮烈牺牲。

抗洪英雄连队发出请战书

高建成牺牲后,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高建成“抗洪英雄”荣誉称号。

同时,包括高建成在内的19位英雄被批准为革命烈士。98抗洪纪念馆内,高建成雕像旁的两面墙上,挂着另外18位抗洪烈士的生平简介和人物肖像。他们分别是曹军平、叶华林、杨德胜、廖国栋、马斐、丁云丰、朱任堂、杨德文、周俊明、梁力、吴德顺、岳福勇、惠伟为、易志勇、田华、王彦平、徐献伟、黄孝圣。

烈士已故,精神永传。高建成所在连队的各个排、班全体战士相继主动向连党支部提交抗洪请战书:“……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继承烈士遗志,誓保长江大堤!请党支部批准,看我们的行动吧!”

面对一波接一波的洪峰险情,解放军战士就这样前仆后继奔向战斗一线,将不畏牺牲、誓夺胜利的坚定行动汇聚成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抗洪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