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成熔兴、通讯员马岚)6月30日,在举国上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光谷科创大走廊黄金十字轴高新大道(三环线—外环线)综合改造工程如期实现施工节点目标,精彩亮相,正式通车。
高新大道综合改造工程由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采取EPC总承包模式实施建设,西起三环线,东至外环线,全长10.7公里,功能定位为市域级发展轴、产业轴、交通轴、景观轴,是东湖高新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重点民生工程。
中冶南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东湖高新区黄金十字轴的主干道,高新大道沿线聚集着众多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场馆,周边管线错综复杂,施工面临着巨大的交通疏导以及征拆压力。综合前期疫情带来的人材机短缺和工期延误等不利影响,工程工期十分紧迫。面对高标准、严要求的施工任务,公司项目部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和协调制度,组建各类项目专班,专事专人,一人多岗,克服重重困难,确保各重大节点的完成。“全部员工争分夺秒,抢白天战黑夜,全天候推进项目施工,最终成功攻克市政管网保护及迁改、道路两侧附属物征拆、汛情等重重难关。”
短短四个月内,中冶南方就基本完成了包含超过三公里的排水管道和强弱电、自来水、天然气等众多市政管线迁改保护在内的辅道拓宽改造,在2020年7月30日实现辅道顺利通车。随后,仅用2个月时间,便完成从光谷三路至外环线共计25万平方米的主道拓宽改造,包括路基处理、两层混凝土浇筑和两层沥青混凝土摊铺等道路施工工作,以及约4公里的新建雨污水管网敷设、 6万平米的临时绿化施工、五百多个智慧路灯的基础施工、主道两侧共计约3万米的岩石安装等。
这一系列工作极大缓解了高新区市民交通出行压力。之后,中冶南方再接再厉,于2021年2月28日顺利完成三环线至光谷三路辅道和光谷三路路口及以西600米主道拓宽改造,共计改造辅道约5万平方米,主道1.8万平方米,以及10.7公里主道中央分隔带绿化苗木种植。5月30日,顺利完成全线辅道两车道底层沥青摊铺,共计约12万平方米,完成全线智慧灌溉工程,预埋管道7万米,新建电力管道1.9万米,新建弱电管道1.7万米,新建人行道5.7万平方米。
据悉,高新大道综合改造工程采用了“智慧交通”、“长寿道路”、“海绵城市”等技术,将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高新大道建设年限已久,排水能力不佳,在每年武汉的梅雨季,常常出现路段积水、交通堵塞、水体污染等问题。为解决相关问题,中冶南方制定了全面的海绵城市改造方案。一方面,增强高新大道雨水排放能力,通过加大高新大道排水管道和出水口的管径,并在道路纵坡最低点加密雨水收纳口等手段,来减少路面渍水;另一方面,运用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理念,在人行道铺设透水砖铺装,并埋设渗管,形成雨水下渗和排空系统,以促进人行道雨水下渗和滞留,同时,在绿化带内设置15厘米深的下沉式绿化带,实现雨水的积蓄、下渗和净化,并大力完善污水处理体系,保护周边水体水质,此外,还在高架桥下设置雨水桶,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资源利用率。通过上述低影响开发措施,全面落实海绵城市理念,从源头对雨水进行控制,改善高新大道道路及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快速路海绵城市改造示范道路。
长寿道路——高新大道是东湖高新区的门户大道,交通量大、重载车多,本次改造采用了“连续配筋混凝土+沥青”的“刚柔并济”“长寿命道路”技术,使用年限可达30年。该技术的刚性结构横向不设缩缝,克服了普通混凝土板因众多接缝存在而引起的各种病害;柔性功能层给行车提供了良好的舒适性。通过先进的设计理念引导,施工时将两者合二为一,大大提高高新大道的路面耐久性和舒适度,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可承受10亿次累计车辆轴载作用。
智慧灌溉——高新大道总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按照基调色绿色、主调色红色、过渡色黄色进行设计,打造冠大荫浓、中层通透、下层丰富的“金色大道”。全线引进780株源自北美的娜塔栎,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在市政工程中大批量种植此树种。和这条道路的名字一样,美丽的新兴彩叶树种娜塔栎,或许正代表着“高端”、“新颖”和“未来”。同时引入5G智慧灌溉系统,打造全国高标准园林智慧灌溉示范区,实现精准检测、智慧灌溉、养护管理“一张网”,坐在控制室动动手指,就能把绿化带的花草树木浇灌得郁郁葱葱。
智慧路灯——高新大道全线路灯采用智慧路灯,多杆合一设计将5G设施、电子显示屏、交通指示牌、交管监控设备等全部集成在路灯杆上,实现智能照明、5G基站、城市监控、交通管理、信息交互、城市综合服务等多种功能。这种设计能够降低公共区域立杆30-40%,解决了城市治理中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问题,真正实现了智慧科技的集约高效利用,科技感、美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