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 | 《国宝传音》上线,一起听文物讲故事

中国青年报 2021-06-28 14:32

当一件件国宝,穿越千百年岁月更迭,踏浪而来,我们眼前的书画纸卷、青铜瓷瓶,就不仅仅是一个物件,它们包含了一段记忆,记录了一群曾经存在过的人,也记录了一段遥远而又真切的岁月。

今天,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酷狗音乐联合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共同策划、发起了博物馆主题音乐专辑《国宝传音》,希望通过音乐创作及演绎的形式,让文物活起来,古谱唱起来,古画舞起来。

让我们用音乐的方式,轻轻拭去国宝身上的尘埃,唤醒沉睡的历史,唱响属于传统文化的节拍。

《平复帖》局部

“历史的重重叠叠,笔画的盘丝屈铁。连转草隶,千丝万缕的情抒引牵。”

由摩登兄弟刘宇宁演唱的歌曲《传承》讲述了《平复帖》的故事。历经1700余年岁月洗礼,《平复帖》的纸张早已泛黄,上面留下的笔迹却依然清晰。这是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为一位身体抱恙、难以痊愈的友人撰写的信札。

作为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作为陆机与友人的通信,它记载了一份真挚的问候,质朴的情谊......如今,《平复帖》经过历代递藏,最终藏于故宫博物院,继续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拓片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昂轩,傲骨盛开岁寒三友不凡。”

听鞠婧祎演唱一首《琢光曲》,仿佛置身古时,与名士君子为友。看到《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拓片,竹林七贤的超脱旷达,洒脱倜傥呼之欲出。与他们志趣相似的荣启期,也被时人称为“高士”。他们飘逸的衣袂,超然的处世哲学,仍在给予我们启迪。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雕漆山水人物纹盒”......这些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国宝,汇聚了古人瑰丽的想象、高超的制作技艺,也默默记录了古代君子的高雅追求。这便是文物之美,历史之美。

战国曾侯乙编钟

“如若卧薪尝胆终将铸成青铜,是否天地苍生都能静听编钟。”

初听《铸梦》,感受到的是春秋战国,金戈铁马的英雄传说;再听《铸梦》,听到的是历史波澜中的爱恨情仇,恣意人生。来到湖北省博物馆,不能不看赫赫有名的战国曾侯乙编钟,不能不看有“天下第一剑”之称的越王勾践剑。

战国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余音绕梁,古韵悠长;越王勾践剑,历经2400年锋芒依旧,彰显着君王的权利,也昭示着“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野心和壮举。一件文物,就是一段历史的缩影。

彩凤鸣岐七弦琴

“彩凤鸣岐谁梦回大唐开元,琴声悠悠一弦一柱思华年。”

聆听魏大勋演唱的《思华年》,一把彩凤鸣岐七弦琴映入眼帘。曾有人评价,这把琴“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如今,我们能够在浙江省博物馆,借助技术手段,再次聆听那动人的琴音。

遥想当年,我们总是惊叹于能工巧匠的智慧,惊叹于画家们挥毫泼墨时的巧思。无论是《富春山居图》中的春日缠绵,还是有“天下第一轿”美称的清金箔贴花花轿......这些文物帮助我们构想了一个更加立体的过往,也帮我们揭开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

三彩骆驼载乐俑

“一座座佛像端坐在石窟,慧眼望穿千年兴落繁芜。”

静静听着白宇演唱的《时光颂》,千百年来,周秦汉唐朝代更替,历史的车轮始终大步向前。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能够见到千姿百态的陶俑、独步全国的汉唐金银器、举世无双的唐墓壁画......就如同歌词中唱的那样,“多少江山如画,珍宝无价,文物会说话。”

无论是风采卓绝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历久弥新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还是栩栩如生的唐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文物一直以它古老的面貌、斑驳的历史印记,充当着客观的讲述者,诉说着自己的前世今生,也诉说着历史的兴衰浮沉。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部分)

伴随着时代的跫音,中华文化历经了数千年风霜,依旧熠熠生辉。在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文物便是诚实的见证者。文物看似静默不语,却实实在在地记录着岁月,传承着文化,诉说着历史。

文物,是一种纪念。在文物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最质朴的历史气息,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音乐的表达形式也为文物增添了活泼的律动,让文化更加鲜活,让文物更广为人知。聆听歌曲,拥抱国宝,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将更加深入人心。

来酷狗音乐,一起听文物讲故事。

·广告·

文字、图片来源:《国宝传音》节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