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心和使命薪火相传 武汉奋力谱写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新篇章

长江日报 2021-06-28 08:01

江汉区退休干部杨正立给春苗学校的孩子们讲红色革命故事。

宝岛公园“银发护湖队”参与公园环境清洁。

武汉市老干部“百家百讲”健康巡回大讲堂(硚口专场)。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百年宏伟征途中,武汉市离退休干部为新时代美好幸福生活,为英雄城市武汉的建设发展书写辉煌篇章,他们有的经历了救国救民的伟大抗争,有的参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有的见证了“一国两制”的伟大进程……一路走来,他们始终铭记党的初心使命,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传承党的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离退休后,他们初心不改、矢志不渝,量力而行、自觉自愿,通过各种方式发挥作用,为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奉献正能量。

■ 品牌篇

打造“1+3+N”品牌矩阵

擦亮武汉市“银发初心”工作品牌

近年来,我市瞄准老干部工作“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成为第一,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站在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着力打造“银发初心”老干部工作品牌,持续开展“三互”(2018)活动、启动品牌矩阵建设(2019)、实施“领衔工作法”(2020)和十大亮点工作评定(2021),全面展示我市离退休干部助力新时代、点赞新时代的新气象、新成就,同时也展示我市老干部工作在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中的新担当、新作为。

武汉市“银发初心”老干部工作品牌为“1+3+N”品牌矩阵。“1”为银发初心主体品牌,“3”分别为加强老干部政治建设突出党建引领的“银领先锋”品牌、老干部利用自身正能量发挥作用的“银耀江城”品牌、服务老干部精神文化养老等各方面的“银龄康乐”品牌,“N”为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子品牌。

■ 引领篇

发挥老干部“传帮带”作用 “红色带头人”传承红色精神

武汉有这样一群离退休干部,大都已逾古稀,本可含饴弄孙,却难忘初心,一路前行。他们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见证者、亲历者。

老红军肖先东历经百战,爬雪山、过草地,这一路走来近半个世纪。“我们不打人、不骂人、不欺负老百姓。”105岁的肖先东如今将他当年的故事讲给青山的孩子们听,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

在抗战时期,动员全家腾出私塾支援新四军办兵工厂,在红安县抗日小学和“冬学”活动中一边教书,一边支援前线,她就是硚口区99岁高龄的抗战“支前模范”彭易林,如今的她依然坚守初心,为青年党员讲述自己当年的奋斗故事。

吴天祥写过三次公开信,第一次:“虽然我现在当了区长,但我仍然是一名信访员,有困难找我”。第二次:“我退休了,现在在信访局工作,节假日都在,有困难就找我”。第三次是去年年初“大家居家隔离,有困难打我电话”。“我离不开这个信访室”,近80岁高龄的吴天祥,依旧每天到武昌区信访局接访,风雨无阻。

同样扎根基层的医生王争艳凭着自己的双手和耐心,摸出了仪器都难以查出来的疾病,“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从医37年的王争艳多次放弃高薪岗位的聘请,越做越“沉”, 从住院医师,沉到门诊站点的全科医生,沉到了现在的社区医生。

“那些山区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需要我”。市委党校原马列基础部教授张葆珺赴贫困山区学校孝昌澴西学校支教,为留守儿童自掏腰包建心理咨询室。山区的孩子,第一次欣赏到京剧,有了自己的图书馆,听全市示范课……

“我永远离不开她,一步不落地跟着党猛跑”。1965年,毛兰成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休后的他和武汉市军休四中心的老兵宣讲团成员奔走于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党的建设、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换届工作、疫情防控、关心下一代等方面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的无限忠诚,他们传播文明和谐社会好声音,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做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健康生活的领路人,争做合格党员、争当风范长者。

发挥“银发初心”带动力 “千人千场”大讲坛显实效

老干部“银发初心宣讲团”在近年来也发挥了可圈可点的带动作用,讲中国共产党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中国之治”故事、初心故事、家教家风故事。近三年来,老干部正能量大讲坛“千人千场”开展宣讲活动975场次。

4月19日,10位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的老党员接受武汉市“银发初心党史宣讲团”正式聘书,开展“六进·六讲”党史宣讲。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市25支党史宣讲队、100余名老干部宣讲骨干纷纷参与进来,累计宣讲312场。吴天祥、徐宗元、王争艳等老干部主动发挥引领作用,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进企业、进支部,讲党史、讲新中国史、讲改革开放史、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湖北发展史、讲武汉发展史,受众近3万人。

激发“银发初心”创新力 组建“银龄芳华”志愿服务队

6月2日,全国道德模范、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武汉市汉口医院名誉院长王争艳,作为“银龄芳华”志愿服务队队长接受队旗并宣誓。武汉市“银龄芳华”志愿服务队成立,这是武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在开设的80多个老干部培训班和10多个活动团队中凝聚的一支志愿服务队伍。

从学习、兴趣、活动等诸多方面引导广大老同志利用所长融入社会治理,发挥余热。以退休老公安组建的“银发汉警”志愿服务队、以社区退休老书记组建的“红色星干线”志愿服务队、以退休老党员组建的“七宝巡逻队”“老东湖巡逻队”“银发护湖队”等65个志愿服务团队,涌现出邓泽顺、黄惠兰、王大金、刘智修等一大批老干部先进典型个人。

目前志愿服务队已招募老干部志愿者417人,他们中有定期进福利院表演的中国红艺术团、有进乡村为村民表演的八一艺术团……这些团队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送医疗、送文艺、送援助,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用技能服务社会,用行动传播爱心,在志愿服务领域发光发热。

构建区域“党建大联盟” 退休干部社区再“上岗”

加强武汉市党建引领老干部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2020年12月底选定江岸区、江汉区、汉阳区、武昌区、蔡甸区、江夏区作为首批试点区域,拟打造“实践样板”,形成“武汉经验”,逐步在全省推广。

江岸区台北街桃源社区充分发挥小区党员驿站作用;组建16支志愿服务队,整合自管小区所属单位力量、下沉单位和社区资源,引导老党员融入小区治理。江汉区打造“老党员之家”,为老干部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搭建平台。汉阳区在五里墩街将老干部与年经党员“手牵手”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武昌区向全区推广流动老党员服务管理模式。蔡甸区组建银发志愿服务队,在蔡甸街打造“老党员之家”“银发红心工作室”,引导老同志认领社区治理岗位,为构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江夏区老干部、老党员牵头组建“系扣子工作队”,为青少年讲好思政课、“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服务篇

“百家百讲”健康大讲堂

服务老干部5.12万人次

2019年起,“健康大讲堂”活动升格为“百家百讲”,活动触角延伸到各城区乃至社区。2020年,结合倡导“公筷公勺”、老年人秋冬季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等主题,举办网络直播云讲堂。至今年6月,“百家百讲”健康大讲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巡讲形式持续推出144场/期,服务老干部5.12万人次。

“这种方式非常好,解答了很多大家关心的问题,很适宜老年人保健。老师讲得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学习不限地点,回看不受限制。”一位身在异地的退休干部留言,“我虽远在深圳,也能和老同事们一起参加学习,感觉回到了武汉。”

首次线上68分钟的直播课,点击收看人数达2.4万人次,留言和提问近5000条,武汉市委老干部局始终秉持用心用情、精准服务的工作理念,竭力争取各种暖心务实举措,着力解决老干部生活、就医方面遇到的难题,每周定期推送“百家百讲”健康云讲堂,推送名医大家的精品讲座,为老干部提供科学的保健知识,深受老干部欢迎。

建设便捷服务平台让信息多跑路老人少跑路

“请大家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搜索微信公众号‘武汉老干部’,然后点击公众号页面右下方的‘报名入口’……”6月18日和21日,武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了两场2021年秋季学期培训班网上报名操作培训。

这是武汉市委老干部局以信息化建设推进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老干部跨越“数字鸿沟”,畅享幸福晚年的又一举措。2020年9月,“武汉老干部”微信公众号上线“服务大厅”小程序,今年又增设医养服务版块,广大老干部在家就能通过手机了解资讯、咨询政策、学习报名、办理业务,真正做到“信息多跑路、老人少跑路”。

89岁离休干部周世炎说:“信息化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我们老同志也要努力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武汉市老干部工作五年发展规划》(2021年-2015年)展望,武汉市委老干部局将开展“与老同行·拥抱智能时代”网上课堂系列活动,帮助老同志掌握扫健康码出行、使用微信支付、手机便捷点餐、制作美篇、拍摄抖音视频等技能,让老同志享受更加便利多彩的美好生活。

推动老年教育发展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武汉老年大学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推动武汉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主动担当。近年来,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坚持政治立校办学理念,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健全51项系统规章制度,全面规范办学行为,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获评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全国老年大学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并在福建福州召开的“老年大学‘线上’教学探索与实践”研讨会中分享全面线下复学经验和喜获建党百年优秀作品奖等各类荣誉。根据市委部署,大力开展武汉老年大学新校选址、省内外考察调研、初步规划设计等工作,加快推进武汉老年大学新校建设项目,为满足我市老年群体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策划:中共武汉市委老干部局 撰文:涂光荧 张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