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康路 | 修好“小康路” 幸福路更宽

南海网 2021-06-27 21:34

编者按: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们正以昂扬奋进的新姿迈向小康新征程。回溯历史的长河,在奔向小康的路上,总有一些故事和瞬间让人铭记和感动。近日,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办,各市县党委宣传部协办,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承办的“我们的小康路”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将依据作品线索深度探访,挖掘作品背后的故事,敬请关注。

吃过晚饭,接近晚上6点,收拾妥当,像往常一样,又到了散步时间。临出门,妻拿起车钥匙:“这次,咱去海边散步。”

我不会脑筋急转弯,突然有些懵:家居五指山深处的我们,周边哪来的大海?难道妻还能带我去海口?不可能,两三个小时的车程,一来一回,耗时很长,这不是散步,是今夜难眠。去海棠湾!对,山海高速刚刚开通,听说抵达三亚,只需30到40分钟,现在出发,我看行。

出小区,进匝道,上高速,一路飞驰,直奔海棠湾。

这段文字摘自五指山中学语文教师常要中的投稿《夜走海棠湾》,“我们的小康路”作品征集活动启动后,他分享了五指山“小康路”的故事。

这个故事开始于2016年,那一年,常要中、李焕玲夫妇放弃了家乡安逸的教学生活环境,离开河南许昌,举家南迁,通过中小学优秀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引进工程来到了海南,成为五指山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师。

资料图:常要中、李焕玲夫妇。海南日报记者 贾磊 摄

常要中有个晕车的老毛病,老家河南,千里沃野,一马平川,坐车出门不遭罪。可一到海南,海口去往五指山的山路就给常要中来了一记“下马威”。

“从未经历过山路十八弯的颠簸,坐车3个小时,我心慌气喘,坐卧难宁。”2016年8月末,常要中前往学校报到,走出车门的那一刻,他顿时感觉头重脚轻,心里暗暗发誓,“走这样的山路,除非万不得已,宁愿一辈子不去海口。”

不过,这样的誓言随着一场场外出交流“取消”了。作为骨干教师,常要中常常外出学习、交流,每次去海口、三亚,他总做一番心理建设,鼓足勇气上车,登上车门前,他总是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018年9月,琼中至乐东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彻底打通了海南中部山区的交通大动脉,也宣告了历时9年的海南中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胜利收官,从海口到五指山市区从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多小时。

中线高速的全线贯通打通了五指山通往海口的“快车道”。

在道路通车的第一个周五下午,妻子载着常要中去往海口,仅用了以往走山路所需的一半时间,他们便融入了海口骑楼老街的繁华喧闹中。

到海口已不必担忧,可去三亚的路,何时能通?

2020年12月,山海高速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至三亚海棠湾段主线正式通车,海南迈入县县通高速时代。

山海高速打通了五指山通往三亚的“快车道”。

穿隧道,过保亭,走高速,进海棠,40分钟后,异于五指山的风景、气候将人轻柔围裹。行走在细软的沙滩,吹着清凉的海风,听着此起彼伏的涛声,赏一轮圆月,这样的夜晚,在从前遥不可及,如今却触手可及。

过去5年,五指山路网添了两条“大动脉”,一条条乡间小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随着“双创”的开展,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 五指山还邀请了常要中等人组成宣讲团,走村入户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在宣讲路上,常要中也真切感受到脱贫攻坚给山里的村民带来的变化。

2020年2月,五指山终于退出贫困县序列,正式脱贫摘帽。

“路通畅了,外界的新兴事物不断涌入,五指山人也能经常到外面去看看,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动力更足了。”看到渐渐变化的山城,常要中内心一阵欣喜。

“时代在变迁,我们的海南正砥砺奋进,阔步前行。”常要中告诉记者,奔小康,修路是基础,关键在于激发一个城市的活力。常要中相信,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五指山的“幸福小康路”将会一路畅通。

常要中写日记的习惯,他将继续用笔尖记录这座山城的变迁。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钟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