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6月27日消息(记者 吴兴)20世纪80年代,正当海鸥单反相机风靡全国时,陈权便开始接触摄影。随着对摄影的喜爱程度不断加深,原本只在业余时间拍摄的陈权,逐步成为自由摄影人。为了拍出更好的作品,陈权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沿途中的山川河流、梯田云海、林立高楼在他的相机中“焕发新生”。在拍摄的众多景色中,让陈权印象较深的是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由火山石砌成的古村。
陈权。受访者供图
自学成才成为自由摄影人 走遍祖国大江南北
60后陈权是土生土长的海口人。当他20岁时第一次看到充满金属质感的海鸥单反相机,就对摄像着了迷,当时,他都会将平日所见所感,全部用相机记录下来。进入大学的陈权在校期间专心学习,几乎几年都没有碰过相机,毕业后因工作需要,他又重启摄影“生涯”。所在单位部门会议、集体活动和外出学习的摄影工作全由陈权负责。因拍摄的照片生动有内容,他的朋友在海口游玩时,也会喊上陈权帮忙拍照。助人为乐的陈权只要有空,都会去帮忙。
有一次,陈权跟随省外朋友到海口火山口游玩,他们欣赏美轮美奂的景色后仍意犹未尽,想到附近的乡村转一转。虽然没有拍照留念,但村庄的场景让陈权至今印象深刻。
“秀英记忆”——庆祝建党100周年照片征集活动中,陈权提交的作品《火山古村迎客来》(组图)获得优秀奖。
陈权说,他们沿着曲径通幽的古道,一路往村里走去,周边长满杂草,村里的墙壁、庭院、戏台等都是用石头做的原料。陈权一行人被眼前古村震撼的同时,也发现部分房屋已经破败,沿途遇到的村民有的拿着树枝在赶牛。“古村那古朴典雅的别样气味与眼见的萧条景象似乎格格不入。”
此后,陈权虽很少再去古村游览,但当他每次途经古村时,都会想起火山口的古村落。
随着摄影技术越来越精湛,陈权做了一个决定,放弃原本朝九晚五的工作,做一名自由摄影人。此后陈权在摄影工作之余,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将路上所遇到的风土人情、自然地貌等全都保存于相机中。
在近10年的拍摄生涯中,陈权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同样也感受到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变化。
“秀英记忆”——庆祝建党100周年照片征集活动中,陈权提交的作品《火山古村迎客来》(组图)获得优秀奖。
“大家原本记忆中的乡村,受条件限制,村中的环境不仅脏乱差,村民也不知该如何谋发展。”陈权说,近几年,在拍摄过程中他看到很多乡村改变以往风貌,村里经济发展快,村民精神风貌也随之悄然改变。这样的变化也发生在海口市秀英区。
记录乡村发展 向世界宣传海南
“2007年,我再去火山口附近的村落,发生了很多改变,休闲农庄、特色果蔬种植等产业,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此后几年,随着当地经济不断发展,产业链增多,居民的致富路越来越多。”陈权说,10年后当他再次深入走进火山口的古村时,那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没落的村庄,成为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秀英记忆”——庆祝建党100周年照片征集活动中,陈权提交的作品《火山古村迎客来》(组图)获得优秀奖。
2019年,陈权受邀前往海口市秀英区美社村拍摄,活动当天陈权就和众多摄影好友来到海口火山口古村——美社村。一行人欣赏完村口古色古香的牌匾,便沿着用火山岩铺成的人行通道游览拍照,一路上清脆的鸟啼声萦绕耳际,醉人的花香沁人心扉。用火山石建造出了炮楼、祠堂、庙宇、石屋等一幢幢精美的建筑,经过岁月的洗礼,依旧傲然屹立。村中除了保留原有古建筑,还增设了游泳池、小火车等旅游设施。路上的游客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当时活动还邀请了几位留学生,她们对中国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感到敬佩。”陈权说,在游览海口火山口古村时,留学生们穿着红色的旗袍与往来的游客互动,推动磨盘见证农耕文化的发展。在感悟传统文化的同时,留学生们还坐上小火车,进入游泳池,体验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精彩旅行。
在一旁的陈权不禁感叹海口市秀英区乡村变化如此之快,乡村发展不仅保护好了环境,还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了,精神风貌也发生变化。“当时我跟村民聊天,他们告诉我,此前本村人都去大城市去谋生,而如今大家不光回来了,还有很多人到这‘发家致富’。”
今年4月10日,“秀英记忆”活动开始。和其他选手一样,陈权也投了不少作品,其中作品《火山古村迎客来》获得优秀奖。
如今作为中国文化旅游摄影协会、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三沙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的陈权,他的作品曾经多次参加全国巡展及省展。他表示,未来将继续走在记录乡村振兴的路上,通过手中的相机,向国内外友人展示海南乡村风貌。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