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党史宣讲走进汉正街 81岁盲侠郑举选再忆创业史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2021-06-26 08:00

汉正街早期创业者郑举选(右)和儿子郑旺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荣海 通讯员 李放军 詹鸥 汪丹 张俊杰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汉正街,作为我国城市商品流通领域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与风向标,被誉为“天下第一街”。

6月25日,硚口区委宣传部、汉正街道党工委在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举办“重温创业史,建功新时代”武汉党史宣讲汉正街专场活动。200多名汉正街非公经济组织人士、青商会代表共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课。7位见证汉正街改革开放不同历史阶段的老、中、青代表人物讲述汉正街人的创业史,结合自身经历阐释了汉正街人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善抓机遇、致富报国的精神内涵。

改革开放改变“盲侠”命运

宣讲会当天是改革先锋、小商品市场“汉正街”模式主要开创者郑举选的81岁生日。他的儿子郑旺登台讲述了父亲的创业故事。郑举选出生于1940年,因病双目失明。尽管眼睛看不见,但他对市场的嗅觉却很灵敏。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979年,郑举选等103名个体户拿到全国首批个体工商户执照,推动了我国个体经济的合法化,拉开了我国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序幕。

2018年,汉正街“一代盲侠”郑举选,作为小商品市场“汉正街”模式的主要开创者,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奖章。而在40多年前,他在汉正街摆小摊,曾因“投机倒把”坐过牢。

“改革开放改变了汉正街,改变了我的命运。”郑举选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改革开放让他一个无路可走的盲人,变成了可以养家糊口的商人。郑举选寄语汉正街青年一代,“我们汉正街人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跟党走、不会错!”

下海创业圆梦汉正街

武汉市硚口区翠园礼文化创意中心总经理王康介绍了自己“下海”创业,圆梦汉正街的经历。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政府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放弃体制内的工作,下海经商。1996年,血气方刚的王康放弃了设计院稳定体面的工作,一头扎进了汉正街,那年他28岁。

他继承第一代创业者的精神,运用互联网技术革新礼品行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他经营的店铺从一个小小的地下室到现在的翠园礼品采购中心,成为汉正街整体转型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

他说,现在的汉正街,已经不再是过去大家眼中的“水货一条街”。汉正街已经走出了一条品牌化、原创化、线上平台化的转型发展路。

王康说,在汉正街沿河大道上,消费者不再是拿着黑袋子“打货”的模式,而是习惯于在网上订购他们喜欢的货品,物流配送上门。

85后走服装设计原创之路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责任两个字,影响了像我这样从小长在汉正街青年一代的每个关键抉择。”汉正街“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经营户”张磊讲述,他在汉正街的创业心得。

张磊是一名85后创业者。他说,7岁那年,父亲突然下岗,为了维持生计,父亲开始摆地摊谋生。父辈靠着肯吃苦、敢拼搏的劲头,以价换量、薄利多销,在汉正街慢慢站稳脚跟。石狮、广州、常熟等地遍布了父亲“打货”的足迹。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父亲店铺的生意越来越稳定,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在汉正街也慢慢拥有了一番自己的天地。

后来,随着电商的兴起,汉正街的服装生意面临危机,家里店铺经营一度陷入困难,2012年,已有稳定工作的张磊回到汉正街,与父亲共渡难关。他接手家族服装生意,走出了一条服装原创设计、品牌化转型道路,推出了自主品牌。

汉正街道党工委书记胡亚非认为,汉正街人的创业史与百年党史、党的改革开放史是一脉相承的,本次宣讲活动通过几位普通创业者的亲身讲述来激励新一代的创业者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着眼汉正街的未来,继续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