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的“老杨” ——记孝南区朱湖司法所所长杨又清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1-06-24 15:5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夏晓红)扎根朱湖40年,无论是在矛盾纠纷的调解现场,还是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朱湖司法所所长杨又清同志总是一幅乐呵呵憨憨的模样。他从事司法行政工作16年来,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400多件,解决法律问题2000多件,调解矛盾纠纷4000多件,群众碰到他,无论老少都会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杨”。2015年,朱湖司法所被省司法厅评为规范化司法所,2017年,杨又清同志被市司法局授予二等功。

他是群众眼里的“包青天”

长期以来,朱湖司法所承担着朱湖所有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在群众眼里,朱湖司法所就是办理群众纠纷的“衙门”,而杨又清,就是为群众主持公平正义的“包青天”。

他将矛盾纠纷的触角延伸到朱湖的最末端,使朱湖的矛盾纠纷调解组织无盲区。朱湖地处武汉、云梦、汉川、孝南接边地区,外来务工人员2800余人。2013年,他与武汉市东西湖区辛安渡农场签订合作协议,在孝南区第一个建立接边地区联调组织,建立接边地区联防联调机制,实行接边地区矛盾纠纷联合排查。为进一步完善“诉调、检调、公调”对接工作机制,杨又清主动和公、检、法各司法部门对接,建立区检察院朱湖群众工作站,与朱湖法庭合作联合建立联合调解室,在朱湖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室。

十几年如一日,他一直奋战在矛盾纠纷调解第一线,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2020年9月23日 ,朱湖农场长湾生产队农民工简某在某木业公司上班不慎被机器锯伤左手大拇指,木业公司为简某支付医疗费后拒绝对简某进行相应的赔偿。简某只好到司法所向杨又清求助。杨又清深入了解情况后,引导简某进行伤残鉴定,为维护简某合法权益,多次到该木业公司向其法人代表以案说法,并组织双方调解,最终让木业公司履行了赔偿责任,让简某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无论矛盾是怎样激化,他都能勇于站出来,主持伸张正义。2020年8月17日,四川籍农民工李某在某木业公司木门生产车间工作时,因触电突然倒地,在送往医院后因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为此,死者十多名家属从四川赶到朱湖,为赔偿问题与厂方发生冲突。眼看一场械斗就要发生,杨又清毫不犹豫冲到双方中间,用身体将情绪激动的人群分开。在调查分析案情的基础上,杨又清一方面动员厂方积极承担赔偿责任,另一方面安抚死者家属及代表,要求家属依法维权,并建议双方协商不成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纷争。在经过杨又清三天的耐心调解下,双方达成赔偿协议。死者家属代表表示,杨所长的调解,不因我们是外地人,就偏袒本地人,他的调解,及时为我们伸张了正义,我们服。

2018年以来,他调处非正常死亡事件36起,没有发生一起因调解不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为维护农场稳定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杨又清深知公正公平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生命线”,他以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的形式体现着这一价值遵循。仅2020年,就帮助处理3件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238万元。

他是回归路上的指明灯

如何更好地开展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是杨又清同志近年来积极思考的问题。对于社区矫正工作,他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帮教,先后聘请了3名“五老”志愿者,根据矫正对象自身特点,制定社区矫正对象个人帮教计划,成立由五老志愿者、生产队干部、亲属及近邻组成的社区矫正对象个人矫正小组,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教和管理。

24岁的杨某,在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公司任职。刚上班不到一年,该公司法人就因诈骗罪被捕入狱,杨某本人也因涉嫌诈骗被判缓刑三年,在朱湖司法所社区矫正。这样的遭遇对还未结婚的杨某来说,打击很大,杨某一度消沉自曝自弃。杨又清了解情况后,多方和本地企业联系,根据其自身特长,为其联系了一个企业司机岗位。同时,通过心理疏导,打开其心结,并组织杨某参与一年一度的“中华魂”读书演讲活动。2018年,杨某在孝感市“中华魂”读书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2019年获全市一等奖,代表孝感参与全省比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杨某在被社会认同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了自信,如今已解除矫正,在孝感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简某因故意杀人罪获刑15年,刑满释放后,家里老人已去世,老房子也倒塌了,既无生活来源,也无安身之所。在其走徒无路之时,杨又清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杨又清首先在民政部门帮其申请了临时救助,又向其所在村委会帮其申请危房改造项目,又帮助联系了一家建筑公司让其在公司打工,帮他解决了所有的难题。简某现在逢人便夸杨又清,“是老杨帮我走上了重生之路”。

2018年以来,朱湖累计接受社区矫正对象49人,接收刑满释放人员52人,无一例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现象。

他是疫情期间的勇战士

2020年年初突遇疫情,杨又清第一个站出来,自愿请缨到朱湖留观点去参与值守。当时杨又清仅戴一个口罩,一个人开着私家车到处采买生活物资。当时第一批入住的密接者有8人,从生活物资的购买到生活的安排、密接者的体温监测以及各个房间的消杀,都由杨又清和保安两个人负责安排。

在留观点最大的难关,就是垃圾的处理和清运。他先后多次和区城管执法局联系后,亲自背着消毒壶对垃圾桶消毒后再用清运车将垃圾运到指定地点。

在一次深夜,因酒店设备老化年久失修,导致水管爆裂,有几个密接者的房间浸了水。杨又清一边安排堵水管,一边连夜开着车到处找人维修。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维修工,可一听说是留观点,又因为害怕不敢到现场。考虑到留观点的严格管理规定,杨又清带着维修工的工具赶回酒店,自己拿起工具维修。管道修好后,已是凌晨3点多。

杨又清后来介绍说,送到留观点的密接者最多时达到了24人,后来在密接者中确诊了3人。不仅密接者恐慌,他自己本人更加恐慌,不知道到底哪一个人最后会被确诊。但是,他只能把这种恐慌深深地埋在心底,因为他知道,一旦他本人情绪崩溃,那些密接者就会更加的紧张而恐惧。把密接者当作自己的亲人,嘱咐他们在做好防护的同时,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检查,尽量的安抚密接者情绪,才能帮助密接者共渡难关。其中有一位密接者被确诊后,情绪一度崩溃,杨又清在帮忙将生活用品透过医护人员送到患者手中后,又通过短信与其聊天,帮助其树立信心共渡时艰。当时一位密接者说,只要看到了老杨憨憨的笑容,我的心就安定了下来。

在疫情期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象杨又清一样勇敢的抗疫战士,才取提抗疫的伟大胜利。

在最累最苦的地方,在最艰险危难的地方,总有老杨的身影。在群众身边,老杨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