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洪湖出发,看红旗漫卷湘鄂西,重走星火燎原路!湖北发起跨省融媒体大型联合寻访活动

湖北日报 2021-06-21 23:11

湖北日报讯(记者孟静、通讯员肖莎)6月19日至20日,“红旗漫卷湘鄂西 寻访红色故里”大型融媒体联合采访团来到丹江口市吕家河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如今的吕家河村,已是十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旅游名村。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由中共洪湖市委宣传部发起并组织洪湖、桑植、鹤峰、巴东、南县、大连金普区六家融媒体中心联合采访团奔赴湘鄂西红色故里,寻访红色遗址,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把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湖北、湖南、贵州、甘肃、宁夏近10省30多个革命老区,追溯八十多年前的烽火岁月。

5月25日,联合采访启动仪式后,以洪湖融媒体中心为核心采访团的首批联合采访团一行7人从洪湖出发,历时16天,行程3300多公里,赴巴东、登鹤峰、越桑植、奔铜仁、走木黄、转岳阳,沿着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革命先辈战斗过的足迹,一路寻访,一路感悟,抚今追昔,讴歌时代。6月16日,第二批采访团一行6人,寻访荆当远、襄枣宜以及陇南、将台堡等红三军、红二方面军战斗的地方,讲述新时代革命老区改革发展的故事。

采访团通过图文报道、手机连线、视频直播、电视专栏等形式,充分展示了革命战争年代湘鄂西苏区艰苦卓绝的革命史、战争史和党领导苏区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

截至目前,首批和第二批采访团已发稿60余篇,举行视频直播6场次,刊发报纸专版2个,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新高潮。预计整个活动将持续到7月中旬。

第一站:湖北巴东

5月26日-28日,采访团先后来到巴东县溪丘湾烈士陵园、金果坪乡的红三军烈士陵园、巴东县烈士陵园。

巴东县溪丘湾烈士陵园位于溪丘湾乡天池岭,乡村教师吴登高指着纪念碑对面的万仙洞告诉记者,1931年,这里曾经发生过惨烈的壮举,200多名红军战士在万仙洞的留守处,被国民党围困18天之久,除2名红军和20多名妇女儿童外全部牺牲。

金果坪,贺龙元帅曾率部五次屯兵驻扎这里。这里也是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牺牲的地方。被洪湖人民誉为“火龙将军”的段德昌,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段德昌中学就在金果坪集镇上。时至今日,当地的人们始终念念不忘这位常胜将军。当年,一位叫黄德凯的老人为表达对段德昌烈士的敬意,冒着生命危险为革命烈士送灯三年。老党员黄克杰一直在金果坪讲述父亲黄德凯“送灯三年”的故事。

寻访期间,洪湖市融媒体中心与巴东县融媒体中心在金果坪进行了两场视频直播。“穿红军装,走红军路,吃红军饭”,生动讲述了当年贺龙带领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敌人展开殊死革命斗争的故事。

在巴东县烈士陵园,讲解员李彬生动讲述了巴归兴根据地创始人之一黄大鹏的英雄事迹。

黄大鹏,巴东人,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十九师政委;1931年4月4日,贺龙率红三军过巴东,接见巴归兴苏区领导人,将红四十九师改编为红三军教导第二师,黄大鹏任师长,同年10月,黄大鹏奉命率部回巴东途中遇敌,壮烈牺牲。

巴东人民为了纪念黄大鹏,建立黄大鹏小学。黄大鹏的革命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百听不厌。

第二站:湖北鹤峰

鹤峰,在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县级苏维埃政权中,建立苏维埃时间最早;坚持革命斗争时间最长;赤化面最大;群众动员最广;反“围剿”斗争牺牲最惨烈!

5月29日,联合采访团来到湘鄂渝黔边区规模最大的满山红烈士陵园——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这座占地150亩的陵园依山傍水而建,园内松柏苍翠,一张张图片,一行行解说,一杆杆枪支,一处处墓碑,无不诉说鹤峰英雄儿女那段为革命斗争不畏生死的革命故事。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湘鄂边苏区创始人之一红三军第九师参谋长王炳南、贺龙元帅胞姐贺英等革命英烈长眠这里。

鹤峰党史办专家向端生告诉记者,当时,鹤峰仅有6万余人,投入革命洪流近3万人,占成年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全县11个区、97个乡建立苏维埃政府,为苏维埃运动,英勇献身达3000余人。

松柏苍翠中,贺龙、段德昌、王炳南、贺英同志雕像巍然屹立。

五里坪古村老街点燃革命火种。1929年至1930年,红四军曾三次驻扎五里坪,贺龙两次居住于此。“中华苏维埃湘鄂边联县政府”及“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等机构相继迁入五里坪,这里成为湘鄂边苏区的中心。

鹤峰县党史专家向宏理说,1930年4月,贺龙在五里坪歼灭鄂西伪团防孙俊峰1000余人并击毙孙俊峰父子。同年12月,川军4000余人进犯五里坪,贺龙会同邓中夏,率红二军团1万多人五路合围,围歼川军甘占元部。这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最具规模的围歼战,也是红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著名战例。

鹤峰走马镇鼓锣山山顶,一座纪念碑将32位烈士的英灵镌刻在历史的天空,320级台阶诉说着当年那段悲壮的故事。

90年前,一支由洪湖红军改编的三营十二连为掩护湘鄂边独立团主力转移,阻击敌人,后撤至鼓锣山巅。战至生命最后一刻的32名战士,宁死不屈,砸毁枪支后手挽着手集体跳崖,全部壮烈牺牲。

土地革命时期重要的女性领导人贺英殉难处——太平镇洞长湾,68岁的老讲解员黄久鑫向我们讲述贺英动人的革命战斗故事。

第三站:湖南桑植

6月1日,“红旗漫卷湘鄂西•寻访红色故里”联合采访团来到桑植县。这里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贺龙元帅的故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采访团先后来到龙潭坪村六县联合政府旧址、贺龙刀劈芭茅溪盐税局旧址、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武陵源贺龙公园。

在龙潭坪村六县联合政府旧址。讲解员周桥桥讲述六县联合政府成立的历史背景。1931年5月1日,洪湖瞿家湾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会议,决定正式成立湘鄂边特委,将红三军教导第一师改为湘鄂边独立团,同时成立桑植、鹤峰、五峰、长阳、石门、慈利六县联合政府。联合政府由鹤峰县五里坪转移到桑植白竹坪,接着建立县、区、乡各级政府,以及职工会、贫农会、妇女会、童子军、反帝大同盟等群众团体。领导人民全面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先后夺取了仓关峪战役、三保白竹坪等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1932年1月,六县联合政府迁至湖北割耳台 。

在贺龙刀劈芭茅溪盐税局旧址,讲解员庄桂嵘讲述了20岁不到的贺龙不满盐税局设卡盘剥,手拿菜刀刀劈盐税局,走上救国救民道路的故事。

贺龙纪念馆坐落在桑植县洪家关,展示贺龙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337幅,文物文献138件。

党史专家覃章衡通过直播给在线观众上一堂生动的党课。详细讲述贺龙同志刀劈盐税局;拉起一支农民武装,创建根据地;追随孙中山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成为北伐名将;出任南昌起义总指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辟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策应中共中央的战略转移;率部长征,胜利会师将台堡,被毛泽东誉为红二方面的一面旗帜;率120师开赴抗日前线,开辟晋绥根据地,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征战大西北,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等各个时期的功勋佳绩。

贺龙铜像前,段德昌之孙段劲松、王炳南之孙王国平、贺满姑之孙向国展首次聚首,敬献花篮,聆听祖辈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可歌可泣的功绩。

在张家界武陵源贺龙公园,采访团向贺龙元帅和夫人薛明敬献花篮,表达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第四站:贵州铜仁

6月4日,“红旗漫卷湘鄂西•寻访红色故里”联合采访团来到铜仁市碧江区周逸群烈士陈列馆。

周逸群,贺龙同志的入党介绍人,早期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共产党三大革命根据地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红军的创建者之一。他毕生为党工作,矢志不渝。他说: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我们共产党员,要像铁一样硬,钢一样强。1931年5月,在湖南岳阳贾家凉亭附近遭国民党军伏击,英勇牺牲,时年35岁。

周逸群陈列馆陈列布展近500幅珍贵的图片、文字史料及实物。整体系统地介绍了周逸群在家乡读书、东渡日本留学、进入黄埔军校、参加南昌起义、创建洪湖苏区各个学习、工作、战斗历程。

采访当日,周逸群小学同学正在吹奏“红军歌”。当记者向同学们了解周逸群烈士的英雄事迹时,同学们争先相告。

洪湖市融媒体中心和碧江区融媒体中心在周逸群烈士陈列馆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视频直播,9名小小讲解员绘声绘色讲述周逸群的革命故事。

印江县木黄镇红军会师地会师柏前,这里曾是红二、六军团两军团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1934年10月24日。那一天,贺龙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原红二军团),与任弼时、萧克、王震带领的红六军团的战士们胜利会师,他把来自不同战略区域的两支红军组成了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为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历时7年的湘鄂西苏区革命斗争结束。

第五站:湖南岳阳

返回途中,采访团来到岳阳市君山区许市镇凉亭村,寻访周逸群烈士牺牲的地方。1931年5月,周逸群由洞庭湖特区返回洪湖汇报工作,途经这里惨遭国民党军伏击,壮烈牺牲。在这里,采访团成员深深地向这位毕生为党工作,矢志不渝的革命战士三鞠躬,表达对洪湖赤子周逸群烈士的思念之情。

16天的寻访,16天的聆听。拭去历史尘埃,采访团听到的是无数革命前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殊死斗争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无数默默为党为国无私奉献一生的英雄,正是他们经历并经受住不同时期的考验,才铸就坚强的党性和顽强的意志。

青山处处埋忠骨,当年的战火已烟硝云散,但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在寻访红色故事的同时,采访团看到,如今的巴东、鹤峰、桑植、铜仁、岳阳这些革命先辈们战斗过的地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资源、绿色动能,在这一块块红色的土地上,开发红色旅游线路,发展绿色产业早已成为老区人民致富的门路。

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启迪大家要继承和发扬,造就更多的忠于革命精神的人,并将这些革命精神,化为他们身心的一部分。

6月16日,红旗漫卷湘鄂西•寻访红色故里联合采访团第二队已经出发,缅怀革命先烈,寻访红色故事,请继续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