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张亚婷
近日,襄阳市考古人员对该市庞公祠社区熊家埂工地,进行抢救性勘探和发掘。目前发现二十多座唐代古墓葬,以及一处明清路面遗迹、两处明清房屋遗迹。
熊家埂考古工地上,考古人员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对墓室进行发掘和清理。据考古人员高顺利介绍,目前已经发掘出陶器、瓷器、铜钱等20余件文物。除了铜镜、首饰“铜臂钏”、瓷执壶、陶罐等生活用品外,还有文房用品水盂、石砚台等。
这些墓葬较为集中,且排列有序,考古人员推测,有可能是唐代襄阳城外的一处公墓。这些墓葬中,保存完好的仅有一座,其它都被盗扰过。据考古人员分析盗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个是明清时期,人们在这里建房时,就地取用唐代墓砖,另外就是古墓被洪水冲刷过。
墓葬开口于地下2.5米左右,由此可以推测当时汉江水位较现在低。据考古人员介绍,熊家埂墓地离汉江边只有100多米,河岸易受流水冲刷,淤泥让地面上升,汉江河道由此发生变化。
除了唐代墓葬群,考古人员还发现两处明清时期房屋和一处路面遗迹,房屋用青砖做地基,上面为土坯墙;路面用小青砖垫成,保存较好,规整有序。房屋基础及路面夹杂了大量唐代墓砖。
唐代墓葬群以及明清路面、房屋遗迹的发现,说明在唐代和明清时期,这里有大量人群居住。并对研究当时生活方式和丧葬习俗,以及汉江河道的变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目前,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据悉,襄阳市博物馆将对明清时期路面遗迹进行局部搬迁,作为市博物馆新馆园林景观对外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