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鲁伟龙 通讯员李冰)在大悟县宣化店镇的陈家河河滩上,91年前,国民党军的一架双翼军用飞机迫降在这里,最后成为了红军的第一架飞机,也是人民军队的第一架飞机。
“列宁号”飞机。资料图
1930年,宣化店一带是国统区与根据地的交汇处, 以河为界。当地赤卫队发现河滩上的飞机后,一边向鄂豫边特委和军委报告,一边同闻讯赶来的地方反动武装民团展开激烈争夺,缴获了这架飞机并俘虏了飞行员龙文光,随后将飞机拉到河南新县卡房林家隐蔽起来。
飞行员龙文光经过教育,表示愿意成为一名红军战士。中央军委要求根据地军民想方设法让飞机飞起来,并决定成立鄂豫皖军事委员会航空局,任命飞行员龙文光为航空局局长,派刚从苏联航空学校学习回国的钱钧到鄂豫皖根据地工作,任航空局政委,红军的第一个航空局就此诞生。
鄂豫皖根据地指挥中心移到新集后, 航空局设在新集普济寺内,并在普济寺院外修建了一个占地一百多亩的飞机场。在龙文光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飞机顺利修配组装完成。
为了表示对伟大导师列宁的敬意,鄂豫皖特委将飞机重新命名为“列宁号”,并在机身上写着“列宁”字样,翅膀上涂着两个红色的五角星。从此,中国工农红军有了自己的第一架飞机。
在苏区数次反“围剿”斗争中,“列宁号”曾飞往固始、潢川、武汉等地散发标语、传单,示威飞行,袭扰敌军,轰炸国民党黄安守军阵地,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征,“列宁号”飞机随红军队伍转移了几个地方,终因环境恶劣,不得不将它拆开,隐蔽在新集附近一个古墓内,后又遭敌人捣毁,直到解放前仅剩下一个发动机壳。
许多老红军和赤卫队员常说,“列宁号”飞机在中国人民空军史上留下难忘的一页,我们不要忘记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更不能忘记宣化店人民保护这架飞机所作出的贡献。